3月18日,财政部公布了2019年1~2月财政收支情况,与前两年情况不同的是受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今年前两个月财政收入明显放缓,跟经济增速趋近。
这一情况符合官方预期,今年预算报告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速接近经济增速。
前两个月财政支出增速仍维持往年高增速,基础设施领域、科技、环保等重点领域最为明显,这也体现了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开始发力,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
从收入端来看,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104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最能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长6.6%,较去年同期(15.8%)明显放缓,与经济增速趋近。
另一本账中,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450亿元,同比下降2.3%,值得注意的是受楼市持续调控影响,收入中占绝对大头的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同比下滑5.3%,今年不少省份预计卖地收入增速负增长。
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收入,而税收收入是经济晴雨表,更能折射经济发展情况而备受关注。
今年前两个月税收收入增速放缓跟减税降费关系较大。
第一大税种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11.3%,与去年同期增速(22.3%)相比几乎腰斩,这跟去年5月份实施的增值税降低税率等三项减税举措带来的减收有关。4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大幅下调(16%降至13%,10%降至9%),未来增值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受今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减税新政全面实施,尤其是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引入,个税减税规模进一步扩大。个人所得税前两个月同比下降18.1%。去年部分出口退税率提高及退税进度加快,导致今年前两个月出口退税同比增长23.4%,出口退税规模为2667亿元,这反映在财政收入上是减收。
受楼市调控影响,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增速持续放缓甚至负增长。
今年前两个月,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下降8.5%,契税同比下降1.8%;房产税同比增长1.1%;土地增值税同比增长4.7%;耕地占用税同比增长8.8%;
尽管收入放缓,但财政支出仍维持较高增速,维持适度强度的财政支出可以托底经济,这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314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374亿元,同比增长1.1倍。
从前两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科目情况来看,基础设施领域发力最为明显。
比如前两月,交通运输支出2285亿元,同比增长55%。城乡社区支出3136亿元,同比增长23.1%。
节能环保和科技领域支出增长也较为明显。前两个月,科学技术支出980亿元,同比增长22.3%。节能环保支出666亿元,同比增长45.3%。
绝大部分“小哥”收入在减除基本扣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基本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印花税1787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668亿元,同比增长52.4%。
罗志恒认为,“十五五”时期,税制改革的重点不在于是否增加或减少财政收入,而是首先要解决当前制约地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问题,增加地方自主财力,赋予地方更多的税收自主权。
财政部指出,为确保这些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同时开展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调剂,超过3亿老年人将受益。
稽查人员查遍该公司的纳税申报表,却并未发现任何个人所得税的扣缴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