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战争有心理现场,不会有人想做将军

第一财经 2019-06-21 18:35:20

作者:孙行之    责编:李刚

《重生三部曲》中,英国女作家巴克的笔触从医院、前线一直穿越到大后方,触及了对战争、阶级、殖民主义、两性关系等许多问题的思考

一战期间的英军军医院

战斗英雄萨松突然发表了一篇反战宣言。这让军方感到被严重打脸,于是把他说成精神病,扔进了精神病院。反战小说《重生三部曲》便以此开始了长达800页的叙事。与《西线无战事》等经典反战小说直面战场上的暴虐严酷不同,《重生三部曲》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是以后方的克雷格洛卡军医院为中心。“这是第一次,小说把不同时代的人重新拉回同一个心理现场。《西线无战事》呈现了一个事件现场,《重生三部曲》则描写了一个心理现场。”作家赵松说。

完成于1995年的《重生三部曲》是英国女作家派特·巴克(Pat Barker)的代表作,其中的第三部《幽灵路》还获得了布克奖。书中第一位出场人物萨松,也就是那位写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英国著名诗人。从萨松被送到医院开始,战争的严酷性就从一个个精神深受创伤的军官身上渗透出来。其中的许多故事,虽然只是寥寥几笔,却令人难忘。比如,军官布恩斯见到食物就会呕吐,这是因为当他被炮击的气浪震飞、从空中落下时,正好砸到一具德军士兵腐烂的尸体上。这让他捡回了一条命,但塞入他口中的腐肉让他从此对入口之物产生了深深的恐惧。诸如此类阴暗残酷的细节,书中比比皆是。

砖头一样厚的《重生三部曲》视野宏阔。在时空上,巴克从英国本土写到殖民地,甚至包括南太平洋的一个原始部落;通过一个虚构的人物普莱尔,作者的笔触从医院、前线一直穿越到大后方。从问题意识上看,这虽然是一部小说,但作为一位国际政治专业出身的作家,巴克在书里触及了对战争、阶级、殖民主义、两性关系等许多问题的思考。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朱彦认为,《重生三部曲》的特点之一,就在于:“以往不少作品都是突出宏大的历史叙事,而巴克却着重进行了宏大叙事之下的个人叙事,突出了小人物和普通百姓在战争中的个人经历,尤其是精神上所遭遇的创伤。”朱彦专注于研究英国当代小说,写过关于巴克的论文《历史的“凝结”之处——解读帕特·巴克尔的小说〈另一个世界〉》,去年还出版了一部关于巴克的专著《帕特·巴克尔小说创伤记忆主题研究》。在她看来,巴克作品的一贯特色,便是关注以往被宏大叙事忽略甚至抹杀的底层和边缘人群。

疯癫与文明

像萨松这样反对战争的战斗英雄,与许多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军官一起,被关在了克雷格洛卡军医院。医院之外,不管是前线还是后方,所有国民都在围着战争打转,甚至比前线更狂热。战争已经成了无轨电车,失去方向,却没人能使它停下。医院内外,究竟谁更疯狂?

在《重生三部曲》的责任编辑沈宇看来,“疯癫”与“文明”正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三部曲的主要人物全部来自克雷格洛卡军医院。在第一部《重生》中,被军方污名化的萨松幸运地遇到了医生瑞弗斯,他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在其他军医都对病人采用电击疗法的时候,瑞弗斯却采取倾听和谈话的姿态。不过,这种工作方式因为见效慢,也让瑞弗斯成了军方眼中的另类。瑞弗斯在医院里结识了许多患有PTSD的可怜军官,他们因战争的极端残酷而受到心灵创伤,可在军方看来,这却是懦弱、意志不坚定、缺乏男子气概的表现。

在前线,因为失去了萨松这样有才干的指挥官,他手下的军士正在不断牺牲。看到这一切的萨松,不得不重新回到他深恶痛绝的战场上,但这一次,他不是为国而战,而是要保护自己的同袍。医生瑞弗斯也经历着无奈:他不得不看着自己以人道的方式救助的军官们接连回到非人道的战场上去。

《重生三部曲》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他们的故事也大都取自真实历史,除了第二部《门中眼》的主角普莱尔。一战时期,英国的军官大都出身上流社会,普莱尔却是个异类,他出身工人阶级,一步步从士兵晋升为军官。他的出身让他在整个军医院显得十分突兀,连所患病症都与众不同:别人都是疯疯癫癫的,唯有他得的是多见于普通士兵的“失语症”。但军方恰恰看重这一点,利用他的出身,让他回到后方的伦敦军需部工作。可怜的普莱尔成了一只蝙蝠,在两个阶级之间来回受气。精神压力让普莱尔在失语症之外又产生了第二人格。他在自己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出卖了自己的恩人,这样的行为更令他成为众矢之的,很多人骂他狼心狗肺。当普莱尔在瑞弗斯的帮助下终于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时,他也要求重回前线,为的是离开污浊和疯狂的大后方。

在第三部《幽灵路》里,被“精神疗愈”的军人们陆续回归前线,状态稳定地迈向死亡。这时,瑞弗斯不断回想起自己在南太平洋小岛上的人类学调查经历。在那里,猎头族不断猎取其他部落的人,以备割头祭奠亡灵。目睹战争荒谬残酷的瑞弗斯开始抚今追昔:相比于原始部落,现代人真的更文明了吗?今天的人们距离猎头族有多远?

通往现实的后门

“一战没有远离我们,它从很大程度上形塑了现代社会,从一战开始,战争成了赌上国运的总体战,需要国家对民众的统制。”沈宇说。

这部历史小说,正是为当下的问题而写。小说里,巴克触及的都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议题,比如同性恋、污名化、国家对人民的监视、言论自由等等。

借对一战历史的书写来触发人们对当代问题的思考,可以说是这位作家的迂回策略。她曾经说过:“如果你直接处理一个当代问题,有时你所做的只是激活人们的偏见。我认为历史小说可以成为通往现实的后门。”

朱彦觉得,在巴克的小说中,“阶级”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与布克奖得主、同为英国女作家的A·S拜厄特学院化的写作相比,出身工薪家庭的巴克对普通人和边缘人的境遇有着强烈的关注。

直到现在,“污名化”和“性别意识”依然是让人警觉的话题。巴克写到,100年前的英国人把“胆怯”与“不爱国”“没有男子气概”联系在一起,把“杀更多的人”与“男子气概”联系在一起。对这一点,巴克很不认同。她认为,“男子气概”这样的词语已经成为历史,“萨松、欧文将是英国最后一代说起‘男子气概’毫不脸红的人了”。

小说里的一战史,明显来自一个现代人的凝视。虽然巴克从未正面回应小说与某个现代思想流派的关系,但沈宇觉得,其中的确有许多现代社科理论的支撑,“明显是当代人才能写出来的作品”。比如,瑞弗斯的治疗方式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关;精神病院与外界的关系,很明显带有福柯《疯癫与文明》的痕迹;而《门中眼》又是呼应了边沁构想的环形监狱中,权力中心对人们一览无余的监视。“正是因为小说可阐释度极高,并不是简单的反战小说或历史小说,所以出版后迅速被欧美各院校列入必读书目或文学、心理学教程。”

写出《重生三部曲》之前,巴克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女性小说家”。她的所有小说,均以女性为主角,关注女性经历。《重生三部曲》是她第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也不再集中于对女性经历的关注,而是表达了对国家、政治和“男性气概”等问题的思考。

“她的小说不断在残酷和冷静之间做平衡,触发人的思考。她不会让人认为战争是一件非常豪迈的事儿,不会让人想去做将军。”沈宇说。

《西线无战事》

[德]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17年6月版

关于一战最经典的一部文学作品。作者雷马克,德裔美籍小说家。出生于德国一个工人家庭,18岁时志愿参加一战,在前线负伤,战后做过教师、记者、编辑。1929年,《西线无战事》一出版即引起轰动。小说描写一战期间,19岁的保罗受“爱国主义”激励志愿参军,但战争的残酷完全超出想象。在新兵训练营里,他们被迫抛弃从前对知识和自由的信仰,接受彻底的改造。在前线,所见所闻令人发指:战壕内满是老鼠、虱子;烈性传染病肆虐;战友们一个接一个伤亡;野战医院设备简陋,药品缺乏,伤患死亡率极高……保罗休假回家,发现国内仍沉浸在对战争的英雄主义幻想中,普通人无法想象前线的灾难,他的感受无人能懂。保罗重回前线,战争愈发惨烈,未来一片迷茫……

《世纪三部曲之巨人的陨落》

[英]肯·福莱特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读客 2016年5月版

通俗文学领域也会诞生伟大的战争小说,比如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世纪三部曲》是肯·福莱特野心勃勃的系列巨作,将整个20世纪从一战、二战直到冷战的风云变幻纳入笔下。第一部《巨人的陨落》便聚焦于一战:威尔士的矿工少年、刚失恋的美国法律系大学生、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兰伯爵以及痴情的德国特工……从充满灰尘和危险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着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五个家族迥然不同又纠葛不断的命运逐渐揭晓;时间跨度在1911~1924年间,主要人物来自一战各主要参战国,还涉及美西战争、英王五世加冕、十月革命、德皇退位、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