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财政部、水利部安排14.5亿元中央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明年将全面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存在的供水水量不达标、氟超标等问题,
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27日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将推动建立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供水设施建设运营。
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巩固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支持脱贫攻坚、保障基本民生。
田学斌介绍,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在今年年初提前一年将“十三五”中央补助资金全部下达完毕,便于各地统筹安排使用。为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通过调整水利投资结构等方式,今明两年增加中央补助资金60亿元,今年已下达45亿元。
与此同时,水利部高度重视金融支持作用,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不断深化战略合作,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提供了信贷资金支持。
我国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千人以下供水工程占比99%以上。这些小型供水工程多数位于山区、牧区和偏远地区,供水人口少,水费收入不高,管护机制不完善,加上地方财政困难,导致一些工程只能是低标准运行,可持续性较差。
为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维护,水利部财务司司长杨昕宇表示,将建立合理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这是建立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的关键,是破解工程可持续性差的要害。水利部指导督促各地落实现行水价政策,合理核定供水成本,因地制宜实施单一制、两部制、阶梯式等水价制度。全面推进万人工程和千人工程计量收费,千人以下工程计量收费或固定收费。通过水费收缴,增强用水户自觉参与管理的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部分山区、牧区、偏远等地区,工程供水成本较高,水价和成本倒挂,仅靠水费收入难以满足良性运行需求。中央和地方财政有必要对这些地区和工程进行补助。今年,水利部会同财政部首次将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纳入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支出范围,今年安排的14.5亿元中央资金已经全部下达。
杨昕宇表示,还将推进产权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因地制宜明晰工程产权,改革工程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引入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供水设施建设运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并不断增加投入,至2018年底建成1100多万处供水工程,服务9.4亿农村人口,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1%,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农民从喝水难到有水喝,从拉水挑水到喝上自来水,改善了农村群众生活卫生条件,提高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广大农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此次亮相的草案,新增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为救助对象,被认为将扩大社会救助范围。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原县委书记邓晓强强行推进“瑶汉养寿城”项目现已停工烂尾,该项目挪用财政资金6500万元。
除了尽快用好存量政策外,财政部已经表态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随着地方密集调整预算逐步明确下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越来越多地方将发债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由于重点项目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对投资的支撑性和对经济的带动性都比较强,因此这几年很多省份采取了早准备、早确定、早开工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