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正在加强土地梳理,按照“计划一批、供应一批、储备一批”的节奏,全力推进土地出让工作。
10月16日,临港新片区2幅产业地块完成出让并签订合同。接下来,若干住宅、研发等性质土地也即将进入出让流程。
其中,临港新片区科技城A03-02产业类研发地块,用地面积20715.1平方米,容积率2.5,固定资产投资额5.25亿元,成交金额5235.48万元。
该地块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竞得,拟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基地。中国信通院在临港科技城设立的“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是上海市工业互联网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实施载体,承担上海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的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此次临港科技城A03-02地块的成功摘牌,将进一步拓展中国信通院在临港的研发空间。根据规划,地块内将建造1栋高层研发实验主楼(1号楼)及裙房、1栋独栋研发实验楼(2号楼)、1栋测试楼(3号楼)。
临港新片区重装备产业区J11-02科创类标准厂房地块(201914802),由上海闵联临港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竞得,拟建上海闵联临港园区三期标准厂房。
该地块用地面积123951.7平方米,容积率1.29,固定资产投资额5.58亿元,成交金额16151万元。
上海闵联临港园区三期标准厂房,又名上海闵联临港园区“智芯谷”项目,前沿化打造高质量、高品质、高标准的“IC产业+智能制造”的高端专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总建筑面积129593㎡。
在东南亚建厂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当地的供应链配套不够完善,导致综合生产成本比中国国内高。
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有145项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进行了先行先试。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标志着这一覆盖全球四分之一人口、贸易总额近7万亿元人民币的超大规模市场迈入规则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我国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探索离岸金融的发展路径,既要立足国内实体经济需求,又要深度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形成境内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临港将创建一个支持科创发展的全新政策体系,包括低成本的科创空间、全周期的人才保障、充裕的启动资金和活力强劲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