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莫比乌斯论坛上,科学家们离不开对基础科学被忽视的担忧。
首先提到对基础科学的担忧的,是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大隅良典。他表示,日本的年青一代往往会关注那些应用主导的科学,博士生的数量正在快速减少,这使得科学的未来变得迷茫。大隅良典已建立了基金会,支持开展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帮助他们与大型企业建立联系。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大卫·格罗斯在自己的3分钟演讲中再次强调,科研的新想法需要由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科学。“但人们很难抗拒诱惑,公司和政府都需要短平快的回报,我的国家对基础科学的支持不断下降,中国对于基础科学的支持是不断增长的,这一点我很欣赏。”
基础研究在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夫拉姆·赫什科所熟知的医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研发是以基础研发为基础的。”他表示,政府或社会组织应当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则由产业来支撑,投资基础研究的益处将回归社会、反哺社会。
2019年沃伦·阿尔珀特奖获得者吉罗·麦森伯克却坦然于基础科学的无用, 他表示每一项研究的未来价值都很难预测,我们不应当阻碍对无用知识的追求。
世界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则感叹道,这是一个在两届顶尖科学家论坛中都在强调和重申的话题。他对记者表示,“我们会忘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因为它在当下并没有即时的应用,但在未来会解决很重要的问题。”面对观众提出的,中国科学家中是否会涌现出诺贝尔奖得主时,罗杰·科恩伯格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未来会有很多诺贝尔奖属于中国人,因为你们对基础研发的支持会带来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
上海8月4日公开《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通过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致力于更好激发企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活力,在制度层面提出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的措施。
上海发布基础研究“探索者计划”管理办法
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支持跨区域、跨学科协同开展产业目标导向明确的应用基础研究。
启源公益基金会重点支持青年人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和概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