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就依法妥善审理涉疫情的合同纠纷、金融纠纷和破产纠纷,提出二十三条具体处理意见。
《指导意见二》明确,对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的合同违约案件,人民法院审慎判决合同解除,尽量通过合同变更方式调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对于一般买卖合同纠纷,继续履行确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才予支持;继续履行合同对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请求调整合同价款或者履行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价款或者履行期限。(央视新闻)
这起典型案例释放出人民法院坚决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受贿犯罪的强烈信号。
最高法表示,民营企业工作人员非法收受贿赂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一样,都是犯罪行为,都要被定罪量刑并追缴犯罪所得。
人民法院坚持依法严厉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犯罪,各地法院联合生态环境等部门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人民法院依照民法典人格权编的相关规定,认定粉丝在追星过程中侮辱、诽谤他人,可构成人格权侵权,为网络用户身份确定、侵权行为界定等问题提供了清晰明确的审理思路。
近年来,腐败与政府采购招投标乱象相互交织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以设定特定条件的形式排斥其他投标者,严重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