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万亿直达地方 怎么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丨首席对策

第一财经 2020-05-31 10:56:05

作者:梁相宜    责编:刘若鹏

如何让今年更有力度的政策使在刀刃上?基建投资如何投?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万亿直达地方 怎么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丨首席对策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第一个提问就是关于经济政策的:当前财政刺激政策低于一些人预期,未来是否出台更大规模刺激措施?对此,李克强总理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的规模性的政策举措,应该说是有力度的。首先,发力方向不再是简单靠投资驱动,而是聚焦“六稳”“六保”,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第二,今年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也有创新。最后,为拉动经济依然需要扩大有效投资,而今年投资重点方向有了新的调整,聚焦“两新一重”领域。

在业内看来,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宏观政策,既是稳住当前经济基本盘的定海针,又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指明灯。在全力保民生的基础上,中国已经开始向着经济正常态去恢复,伴随而来的是巨大市场的释放、潜力的开发以及吸引力的回归。

如何让今年更有力度的政策使在刀刃上?基建投资如何投?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制定“十四五”规划中有何意义?A股经过回调后表现如何?富时罗素6月份纳入 A股因子至25%,会带来多少增量?中国经济何时恢复常态?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杨成长

杨成长的主要观点:财政支出以“六保”为中心,解决基层财力不平衡问题;基建投资应去往基层薄弱环节;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应作为“十四五”改革核心;应适应全球经济环境变化,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产业制度;不急于追求增长率,让社会生产力稳步有序恢复状态。

第一财经:杨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首席对策》的专访,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参加了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并听取意见和建议,您以制定“十四五”规划需要新视角为题做了发言。其中提到了,要把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一个改革的核心,为什么把这一条作为重点提出来?

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应作为“十四五”改革核心

杨成长:因为我们“十四五”期间推动“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的话,关键还是要加速推动市场化,资本市场的这个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我们资本市场的覆盖面还不够广,两大交易所现在也就3000多家公司,另外随着我们经济的转型,像技术、信息、管理、数据这样一些新的要素,逐渐的成为要素市场主角了,那么这些新的要素该怎么定价,该怎么确权,该怎么交易,该怎么评估它的价值都成了我们证券市场碰到的核心问题,所以我觉得“十四五”期间改革要深化的重点就是要素市场的配置方式的改革,而配置方式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素怎么确权,怎么定价,怎么交易,然后怎么去监管,怎么去开放这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酝酿之年,结合现在疫情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的形势,您认为“十四五”规划有没有需要适当调整的部分?

适应全球经济环境变化 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产业制度

杨成长:我们这个规划当然很重要一点,就要考虑到由于疫情导致的我们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一些变化和发展的一些中长期环境的变化,规划必须要根据中长期环境的变化做一些重要的调整。其中很重要就是适应全球金融市场,全球投资全球贸易的新的规则。这个就说明我们要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的结构特点,要设计不同的制度。比如说像中国一些传统的产业,像金融、像房地产、像商业、像交通运输,我们占GDP将近30%,这些产业恐怕就不是一个提高占比问题了,而是怎么样提质增效,通过综合改革,最后通过四大产业的发展,让我们的实业的融资成本、物流成本、土地劳动力成本能降下来,所以我觉得这恐怕都是考虑“十四五”规划的时候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

规划实现机制比规划设计更重要

第一财经:其实在这五年之内,其我们有很多的很好的顶层设计改革方案,它也是很有针对性的,而且还很有建设性的,但是有一部分不得不说它一直停留在一个顶层的框架上,它没有更好的去深入和落实,您觉得这个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如何在十四五的时候避免这种情况?

杨成长:规划的实现机制有时候比规划本身设计要更加重要是吧。所以说我觉得为什么我们过去做的有很多规划,最后还落不了地,落不到地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考虑到它的实现的路径机制,而实现固定的机制当中的核心机制是什么,还是要市场机制,还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能不能让你流向到你规划的重点领域当中去。

第一财经:这次大家都非常关注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中央强力支持地方,非刚性的支出要减少50%以上,2万亿全部到地方去,怎么把资金用到刀刃上?

财政支出以“六保”为中心 解决基层财力不平衡问题

杨成长:我们今年的财政政策跟往年还不一样,今年的财政政策首先要服从于六保。今年大家不要简单认为好像我们发行的国债,包括发行的特别国债都是为了刺激投资,当然这是一方面功能。首先我们讲政府工作报告很明确,这2万亿要直达基层,那么直达基层当中很重要一块干嘛?用于基层的运行。首先要保住基层的运行,保住市场的主体,保住居民的生活,在这基础之上我们再谈下一步怎么去更好的发展,当然不是说经济发展不重要,我们当然在保的基础之上有财力富余,我们再投向有效益的投资领域,所以这是跟往年的大家看到扩张的财政政策很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财经:积极的财政政策其实有一个非常大的着力点就是基础设施。有评论认为,大力度的基建投资,可能会增加政府负债,挤出民间投资,对于基础设施投资,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基建投资应去往基层薄弱环节

杨成长:第一,我们这次疫情当中暴露出来的那些个薄弱环节,比如说我们的公共安全的系统,公共卫生的防御系统就存在着很多投资的不足,我们的城市安全运维系统就存在着一些不足,再加上我们的物资储备系统,应急物资储备,像这样一些东西恐怕都是首先要弥补这是我觉得第一点。投在民生上,特别是综合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上,而这个空间很大,大家知道中国的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没有车库,没有幼托,没有养老,没有一些配套的设施,没有社区的文化服务这些设施,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对一些老旧小区进行一些综合改造,让老人能下得了楼,让车能开着进小区,让小孩有一个地方照应,让社区的养老事业发展起来。还有我们十四五期间,有些重大的项目,还是要靠重大项目拉动,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修到西藏的另一条铁路,我们大的公路、铁路网的布局,那么新的发展阶段很大程度上是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这是我们数字型的基础设施和我们的过去的钢筋水泥的基础设施要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是跟过去很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财经:我们再看市场方面,由于近期贸易摩擦、中概股的波动,以及二季度的业绩预计不如预期,这些因素导致市场目前有一定的回调,您怎么来看接下来后市的情况?

中长期战略布局完整 市场回调是短期影响

杨成长:在这样一个全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在这样一个全球疫情的抗疫的情况之下,各国的经济金融市场受到影响,这是普遍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相对来说,我们未来的发展的空间,未来发展的前途更加明了。我们这三步走应该说这个步子迈得非常扎实。第一我们要保,保让我们的经济体社会能够正常的运行,在保的基础之上,我们尽快让它恢复到稳的状态。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最具潜力的这样一个国内消费市场,同时又有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尤其是制造业体系,如果我们把国内的消费市场跟我们的制造业体系两者之间打通,形成强化我们的内循环,这样我们就可能大大的减少对全球市场的过度依赖。当然我们不是搞闭关自守,打通全球的产业链,推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全球化布局,那么形成一个外循环,这样内外循环叠加就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一个稳。而且稳还不够,我们还要什么?要考虑未来长期的发展问题,比如说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通过完善市场体制机制,通过新一轮的产业规划,这些都是为长期发展进行。对于那些短期的一些影响市场波动的那些新的因素,我觉得大家不要太多的去考虑,太多的去也看到这样一个总的向上的基本面。

第一财经:富时罗素6月份纳入 A股因子至25%,这也是今年分4批的最后一批,这能给A股带来多大的增量?

全球对中国投资的趋势没有改变

杨成长:我想这也是反映出这样一个基本的这样一个趋势,尽管有些政客、西方的一些管理观念要求反全球化甚至产业链要脱节,但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实体领域还是金融领域,全球金融机构全球实业资金开始加大对中国投资的趋势一点也没有改变。特别是在上海,招商引资的质量、数量、规模应该说都是非常良性的发展。同样的中国经济发展稳定,产业快速转型,同样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力度也是在加大,所以我觉得也反映出了这样一个基本的趋势。

第一财经:4月份经济指标持续改善,降幅有所收窄,二季度来看,降幅能否转正?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能恢复到之前的一个常态?

不急于追求增长率 让社会生产力稳步有序恢复状态

杨成长:我觉得从今年来看的话,中国经济是逐渐回升这样一个势头是能看得到的。首先是生产端开始回升,工业增加值已经转正。那么现在重要问题是要解决需求端的问题。那么从最近的数据来看,需求量的恢复也还是比较快,当然我们也看到疫情它毕竟对人们的心理会产生的影响,大家还戴着口罩,现在口罩还卸不了,所以说人流达不到一定的程度,那么这样受影响的餐饮旅游等等这样一些服务业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我们不是急于去要达到追求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增长率,而是要让整个社会经济能够稳步的逐步的有序的恢复到这样一个正常状态,我想在今年应该今年下半年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概率应该是比较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AI概念股迎来反弹 是不是布局良机?丨市场辩论会

继昨天大幅回调之后,今天,AI概念股迎来反弹,在持续调整了一段时间后,目前是不是布局良机?对此,深圳安卓投资首席策略研究员刘翀认为,AI板块反弹,中期仍有震荡反复。中国银河证券财富星首席投资顾问高乐认为,目前AI产业处在业绩兑现期,谨防个股风险。中信证券黄岑栋认为,AI板块建议逢低关注。

04-11 14:54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难度加大

在全力推进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要增强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04-01 20:40

积极的财政政策、动员更多资源,政府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

体量更大的经济体需要更加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

03-25 17:36

专访BCA Research欧洲投资策略首席策略师:这四大因素构成德国经济“病因”

能源供应危机、德国紧缩的财政政策、房地产市场疲软以及全球贸易萎靡都在影响德国经济。

03-25 14:40

AI应用端概念轮番发力 AI+医疗能否跑出“加速度”?丨市场辩论会

AI应用端概念轮番发力, AI+医疗能否跑出“加速度”?对此,东方证券北京首席财富顾问王丽颖认为,AI医疗跑出“加速度”的可能性不大。银河证券朱琦认为,短期AI医疗商业变现力有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林隆鹏认为,医疗板块投资机会较大。

03-20 15:1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