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人民币单边快速升值趋势暂止

第一财经 2020-10-27 20:25:52

作者:周艾琳    责编:林洁琛

下半年来逆周期因子的使用程度已经很小。

逆周期因子将淡出使用。10月27日晚间,外汇交易中心公告称:“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据了解,近期部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基于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的判断,陆续主动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调整后的报价模型有利于提升报价行中间价报价的透明度、基准性和有效性,也是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中市场主体发挥作用的体现。”

当天,第一财经记者从部分中资、外资银行相关人士处获悉,近期的确有相关报价行接到关于取消逆周期因子的消息。“但这更多只是象征性的意义,毕竟下半年来逆周期因子的使用程度已经很小。”一位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从市场反应来看,离岸人民币短线对美元走贬,10月27日下午从14:00的6.6899一度跌至17:45的全天最弱点位6.7204,贬值幅度近314点。不过,此后人民币收窄跌幅,截至19:12报6.7020。

逆周期调节因子将淡出

第一财经10月26日报道称,IMF中国部负责人兼亚太部助理主任海格·伯杰尔(Helge Berge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中国不要使用逆周期因子,并继续强化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我们也乐见今年在这方面出现的积极进展。”

事实上,今年以来,逆周期因子已很少高调露面。高盛曾在8月末提及,即使是在人民币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与历史上升值的时期相比,5月以来逆周期因子的调节幅度仍很小(即中间价并未因人民币涨势较大而被调弱)。

也有观点认为,逆周期因子在人民币贬值时似乎对市场预期的引导效应更强,但下半年来人民币主要以升值为主,这可能也是为何近期逆周期因子很少被使用的原因。早在人民币“破7”后的贬值预期较强时期,几乎所有交易员都盯着中间价中逆周期因子起到的作用,当时在因子调节幅度较大(缓解贬值的意图)时,交易员并不会选择与央行的信号逆势而为。

此前,部分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认为,“逆周期因子或许没必要官宣取消,因为央行可将因子中采取的系数从100%降到1%,这相当于不纳入调节因子。但不宣布取消,就意味着还能有灵活性,在未来需要时还可调高系数。”不过,目前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被明确公告,交易员认为,在人民币快速升值背景下,央行似乎旨在进一步释放信号。

人民币从单边快速升值转为区间波动

市场更为关注的则是,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对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首先需要认清逆周期因子为何要淡出使用。事实上,早在10月10日晚间,央行就公告称,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下称“远购”)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5月以来至今,人民币上涨了近5000点。“之所以调节远购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央行更多是希望平等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因为远期结汇并不收取准备金。汇率政策方向一直是市场化的,偶尔出现市场失灵则要做逆周期调节,但这些调节要尽量避免针对性,并适时退出,风云变幻时也可以再用。”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同理,如今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也因此而起。当年央行启用逆周期因子是为了缓解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下的羊群效应,但如今已经没有必要。

各界判断,人民币大概率将从此前的快速单边升值进入双边区间波动阶段。不过,人民币维持强势的基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疫情发生后,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一季度增长-6.8%,二季度即转正达3.2%,三季度进一步上升到4.9%,四季度预计会在6%以上,明年一季度更高。反观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疫情尚未控制住,经济活动没有恢复正常,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普遍大幅负增长,且没有好转迹象。”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告诉记者。

同时,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人民币坚挺的基石。就今年而言,虽然全球经济尚未恢复到正常状态,但二季度以后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出现大幅增长,5月和7月当月顺差都超过了600亿美元,其中5月贸易顺差达630亿美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前9个月贸易顺差累计达3260亿美元,同比增长48.6%,远高于进出口增速以及其他一些宏观指标。

此外,中美利差大幅上升助推人民币升值。过去较长时间里,中美两国利差大约在80~150BP之间,但是今年3月美国连续降息,并且无限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导致美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到0.5%,随后一直维持在0.7%上下。中国今年的货币政策相对稳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快速下降后迅速回升,最低下探2.5%,然后又回升到3%以上。二季度后,中美利差一直在200BP以上,大大高于过去长期的正常水平。中国利率高企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中美利差上升推动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年度升值3%~5%是合适的,但若升值幅度超过5%就会引起各方面的反应,从而降低升值动力。尽管基于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及中国贸易、金融发展趋势,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稳健是大概率事件,但在年度内影响汇率的各种因素不断变化,会造成汇率波动。如果将短期的波动因素放大,进而对汇率的长期走势做出错误的预期,那就会在投资决策、资产配置等方面犯错。”吴照银告诉记者。

此前,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之前一段时间,人民币短期升值幅度太大,需引起关注。三季度末至四季度,美元指数走弱这一主推动因素大概率不再存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动力相应减弱。年底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在6.6~6.9区间小幅双向波动。”他认为,下一阶段,应积极理性地应对汇率波动和资本流动,也要充分认清人民币快速过度升值的不利之处。同时,鉴于当前人民币波幅尚不及每日限制的2%,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也并非人民币汇率实现完全自由浮动的最佳时机,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扩大汇率弹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