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双循环”战略有三大实现途径,帮中国有效应对疫情冲击

第一财经 2020-11-03 12:12:36 听新闻

作者:陆挺    责编:任绍敏

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加大依靠“内循环”,因为有些国家并不具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能是当前中国抗击疫情冲击的可行之策,长远来看也有望提振生产率并提升增长潜力。该发展战略旨在减少中国对部分关键高科技产品的进口依赖,并降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外需的依赖度。“双循环”既是应对疫情冲击的短期策略,也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仍属中等收入国家,“双循环”战略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经之路。

要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行动比想法更重要

中国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国,但中央认识到过度依赖全球供应链会给中国带来风险,因此提出了“双循环”概念。我们研究团队认为,“双循环”战略有三大实现路径: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的资金投入、降低对食品和能源的进口依赖、减缓对海外贷款和投资。

双循环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自然选择

我们认为“双循环”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进程,特别是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进入需要将需求端重点从出口转向扩大内需、供给端重点放在攀登价值链高点的阶段。此外,“双循环”本身可助力中国在避开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同时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发达经济体。

双循环经济学:中国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加大依靠“内循环”,因为有些国家并不具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特定产品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增加到一定阈值后下降。范围经济是指,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简单说,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意味着经济体的体量至关重要。

得益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大的社会管控力,中国在此次疫情期间表现优异。高储蓄率为国内市场的投资需求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由于疫情长期存在,中国也(相对)受益,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凭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国可以更多依靠“内循环”。同时,强大的社会管控力让中国能够采取有力措施成功遏制疫情,并成为海外个人防护设备和居家办公产品需求的主要供应商。

双循环的需求端

需求端方面,鉴于2019 年中国GDP占全球比重从2000年的3.6%跃升至16.4%,未来中国出口持续高增长的空间有限。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市场体制改革得以迅速提高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经过多年的开拓,且随着剩余劳动力减少、人口结构老龄化等问题导致国内工资水平稳步提高,中国想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的难度与日俱增。据我们估计,2002~2010年期间中国商品出口年均增速为21.9%,远高于中国以外地区的GDP 增速(7.2%)。相比之下,2011~2019 年期间中国商品出口年均增速降至5.2%,仅比中国以外地区GDP 增速(2.2%)高出3个百分点。

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的资金投入

为发展包括芯片制造在内的高端制造业,中国正着力构建一套旨在加大该领域投资力度的方针政策,包括推动股票市场改革以推动资金流向高端制造业,以及直接加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高层也有意控制市场利率水平来扶持制造业。

降低对食品和能源的进口依赖

中国进口食品占整体食品消费比重达到近20%。为减少对食品的进口依赖,中国需要强化耕地保护,因此在制定城市化战略时或倾向于发展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为削减能源进口,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未来几年中国有望进一步加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双循环的优势、挑战与风险

资金从房地产市场流向高端制造业可以提振生产率、优化长期资本回报率并提高增长潜力。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许多产品都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此外,“双循环”战略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以扩大内需并促进投资。从中期来看,我们认为该战略将导致国内债券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特别是短期债券将表现突出。事实上,近几个月来外资已加快购买中国债券,预计未来几个月这一趋势将延续。

因此,强调自给自足的“双循环”战略能有效帮助中国应对疫情冲击,但也会带来一定挑战。

(作者系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