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迪生拉开电闸,众人为同时点亮的几千盏电灯欢呼的时候,谁能想到,这项当时最炫酷的新技术日后将走进千家万户,应用到每行每业。
7年前,傅哲宽看到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意识到互联网将会是未来创业投资的主战场,他的想法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行业也会慢慢跟互联网进行融合,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用互联网去改造传统产业,将会存在非常大的投资机会。
但守候产业互联网之花的过程寂寞且艰辛。傅哲宽2013年出走达晨创立了啟赋资本,并从一开始就将产业互联网和新材料作为啟赋资本的两大重点投资领域,创业7年以来,市场风云变幻,投资圈内一个个风口卷起又消逝,直到2019年,才出现了“产业互联网投资元年”的说法。彼时,深耕这一赛道的啟赋资本迎来了丰收年份。
啟赋资本创始人傅哲宽
7年以来,啟赋资本累计投资了240多个早期VC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0亿元,2019年,啟赋资本投资的跟谁学、航天宏图和天宜上佳先后上市,为潜伏多年的啟赋资本赢取了巨额回报。
日前,《陆家嘴》记者在深圳南山区采访了啟赋资本创始人傅哲宽,他向记者回顾了自己深耕产业互联网7年的艰辛历程。对一名早期投资人而言,长期主义绝非信手拈来的口号,而是需要真正用时间去守候的玫瑰。
上市项目遭遇12轮做空,投资人应该坚守吗?
《陆家嘴》:去年科创板启动之后,啟赋资本也进入了收获期,但我们注意到,啟赋另一个项目跟谁学去年在纽交所主板上市之后饱经波折,遭遇做空机构连续12轮做空,在这个过程中,啟赋资本作为天使投资人是如何应对的?
傅哲宽:我们是跟谁学的天使投资人,当初投资的时候,公司几乎还没有创立,之所以下决心投资,主要还是对创始人陈向东有信心。陈向东从一位英语老师做到了新东方的执行总裁,在行业内影响力比较大,个人很有产业情怀,他当时创业的愿景就是想用互联网去改造和提升教育行业,这一点是我们非常认同的。
投资之后,跟谁学的发展也并非一步到位,一开始公司想走平台路线,做教育界淘宝,但这条路并不好走。一直到了2016年,公司开始转型做K12教育,才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18年实现了大规模的收入和利润。2019年6月份在纽交所上市,市值最高的时候达到300亿美元。
上市之后,跟谁学经历了一波中概股被做空风波,香橼、浑水、天蝎等做空机构前后对其进行了12轮做空,当时我们也面临来自LP的压力,但作为天使投资人,我们对跟谁学的财务数据很有信心,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坚持跟公司站在同一战线,并没有卖出。经历了12轮做空,但股价还是涨回去了,说明市场对公司还是认可的。而我们虽然经历了波折,最终也获得了一个比较好的回报。
《陆家嘴》:在这个过程中,让你坚持这笔投资的原因是什么?
傅哲宽:最重要的还是对创始人的信任。我们通过投资前的接触,认为创始人值得信赖的,格局大,人也踏实努力,所以一直支持他去做这件事情。对天使投资来说,投资就是投人,投对了人就会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另外,我们对在线教育这个赛道非常看好,认为这里面机会非常大。
重仓产业互联网的逻辑
《陆家嘴》:你2013年创立啟赋资本的时候,就把产业互联网和新材料两个领域作为啟赋的重点投资方向,在过去7年的时间里,市场出现过很多风口,包括P2P、共享经济、区块链等等,也有很多独角兽诞生,你有没有过犹豫徘徊的时候?
傅哲宽:创立啟赋资本之前,我已经做了13年创投,算是经历了整个行业生死轮回的考验之后活下来的一批投资人,自认投资理念还是比较成熟的。
不追风口,主要是在做了那么多年投资以后,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对于早期投资,我认为应该着眼长期,不要被短期的一些投机所迷惑。
但这个过程也并非没有压力。啟赋成立后前5年没有一家公司上市,来自市场的间接压力是很大的,但幸好我们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我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产业互联网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陆家嘴》:啟赋布局产业互联网的时点特别早,这是否也是一个问题?
傅哲宽:我们算是国内第一批布局产业互联网并将其作为一个战略方向大规模投资的创投机构。当初我们觉得互联网方向的公司应该3~5年就能跑出来,但产业互联网的成熟过程比我们想象中漫长了许多,这个赛道一直用了6、7年的时间才建成,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但由于我们投资的都是有行业背景的创业者,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以大规模烧钱为前提,基本都是稳打稳扎,能够创造稳定的现金流,所以最后也都跑出来了,这也是我们得以坚持下来的原因。
《陆家嘴》:为什么在7年前你就敢于做出重仓产业互联网的决定?
傅哲宽:有两个方面。
一是我从2010年开始转型做互联网投资,当时我觉得To B的公司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它们的模式相对容易看得懂,当时我在达晨投资的迅游科技、西域机电等其实都属于这种类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产业高度相关的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认为这会是未来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第二,互联网跟任何新技术一样,当技术发展到一个阶段,所有的行业都会与这些技术相融合。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行业也会慢慢跟互联网进行融合,这是技术发展到一个阶段之后的必然趋势,用互联网去改造传统产业,将会存在非常大的投资机会。
我入行时间早,属于传统实体行业的投资人,虽然已经有不少成功投资案例,但我认为互联网是未来投资行业的一个主战场,如果错过了,心里会留有遗憾。在这里面,产业互联网比较符合我们的投资逻辑,所以当时我认为应该努力一把。
从“元年”到“生死年”,产业互联网投资怎么做?
《陆家嘴》:2019年被称为产业互联网的元年,你是国内最早投资产业互联网的投资人之一,从你的角度来看,在过去这些年中,产业互联网发生的最重要的演变是什么?
傅哲宽:产业互联网行业本身在2019年已经发展到了快速增长的阶段,技术手段更加成熟,除了基础的通讯技术之外,一些人工智能的技术也在行业里面逐步得到应用,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从人群的角度,现在企业核心岗位上的职场精英基本都是80后、90后,他们是天然的互联网居民,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对互联网接受程度非常高,所以这个时候到产业里面去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难度也小很多。
产业互联网经过这么多年发展,首先是涉及行业越来越多;第二,前期的产业电商、互联网供应链公司正在慢慢从初级的产品模型逐渐升级,从简单粗暴地花钱烧流量,发展为真正用互联网技术去改造产业;第三,过去很多没有跟互联网融合的产业和行业,现在也在慢慢思考如何进行融合。
《陆家嘴》:目前产业互联网领域值得关注的方向有哪些?
傅哲宽:我们现在关注两方面:第一,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我们从前期主要投供应链公司,到现在开始转向投资生产制造等生产端的产业互联网公司。第二,在供应链领域,我们则在往深度方向拓展,重点选择那些实实在在用互联网方式去做行业供应链,并且真的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带来大规模的收入和正现金流的企业,也就是升级后的产业互联网。
我们现在投资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就是往深度、广度两个方向拓展,包括行业在逐步拓展,比如医疗健康、教育、旅游、金融、科技等,技术方面则除了关注互联网之外,还在布局人工智能等相关的技术公司。
《陆家嘴》:今年突发的疫情黑天鹅给整个行业来了猛烈一击,有投资人甚至称今年是产业互联网的“生死年”,你怎么看?
傅哲宽:“生死年”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在今年疫情之下,很多小公司,尤其是刚开始创业的公司,在这么严酷的环境下,一方面融资很困难,很容易还没开始就已经活不下去了。第二种是现金流特别差的公司,要存活只能靠融资,但公司越大融资也越难,在今年环境下也更难生存了。
但我们认为还有一批的公司,今年的时点对它们来说反而是机会。这些公司的现金流非常好,在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养活自己,在扛过最困难的时期之后,市场竞争相对少了,这个时候去拓展市场也会相对容易一些。
同时,在疫情影响之下,很多企业都被迫培养了使用互联网的习惯,这对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公司是非常大的机会,他们在这个时候去拓展市场其实是比较容易的。
《陆家嘴》:啟赋接下来的布局和整体策略是什么?
傅哲宽:在产业互联网和新材料这两大领域,过去我们主要投资的是互联网跟传统产业的融合,未来我们会更多地投资其它一些新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包括 AI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等。但我们总体策略是不变的,主要是投资新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
有变化的是,过去我们主要以早期投资为主,未来随着我们在新材料等领域的积累越来越多,我们也会做一些产业投资,比如收购海外新材料技术公司等都属于产业投资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在当前的背景下,通过产业基金,可以把一些小的企业、行业产业链整合到一起,把它们变成一个全产业供应链。
《陆家嘴》:在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陆续落地之后,啟赋资本是否会在这些方向多做布局呢?
傅哲宽:我们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到现在,都是专注于长期战略规划,定好了投资方向就不会轻易去改变。
早期投资必须跟时间做朋友,不能因为市场波动变化轻易改变策略。我们看好一个行业或者方向的时候,至少得看它们未来5~10年的机遇,不被市场风向所干扰。只要深耕一个专注领域,始终能够找到很多优秀的企业。
迪拜一直靠虚拟的钱的流动来生存,而它也一直致力于通过建造将虚拟变为实体。在这里,建造是一则传说,是身份的源泉,是它本身的目的。
通过参与上海时装周,非洲品牌获得了关注和曝光,展现了他们拓展中国乃至更广阔市场的雄心。
高质量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底座,不仅对通用大模型具有很强的保障支撑作用,对行业大模型更加重要。
分析人士指出,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使银行能够扩大风险加权资产规模,撬动更多信贷投放,从而改善收入结构。
广州:正部署成立产业办 专门推进人工智能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