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信用“收缩”,表象还是现实

2021-04-13 16:35:05

作者:赵伟    责编:张敏

社融增速自2020年底高位明显回落,信用“收缩”的演绎,与2020年底我们提示的路径大致无二。信用环境,未来将如何演绎?再次系统梳理,供参考。

一问:融资环境,到底怎么样?年初“抢”放贷,掩盖了信用结构收缩的加速

一季度社融“上蹿下跳”,或与年初“抢”放贷行为的强化、表外转表内等有关。新增社融,一季度总体有些超预期、前2个月尤其如此,是由贷款超增导致,大部分人认为是需求旺盛的表现,实际上忽视贷款节奏变化的干扰。年初银行一般“抢”放贷,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要求下,部分银行有较强动力去做大分母,“抢”放贷更加突出;部分贷款展期或提前续作、表外融资转表内等,也可能有影响。

信用“收缩”已然开始,年初“抢”放贷等,掩盖了信用“结构”收缩的加速。政策“退潮”下,从“加”杠杆到“稳”杠杆,“低”效率杠杆行为逐步退出;伴随政策重心回归“调结构”、“防风险”,地产调控和金融监管等明显加强,对融资的影响已逐步显现。信托贷款等非标融资收缩,2020年底以来明显加速,信用债融资告别快速扩张期、回归正常。房地产领域融资收缩,最近也在加快显现。

二问:信用环境,将如何演绎?信用“收缩”三条逻辑显现,已进入加速通道

信用环境的演绎路径,大致沿着我们前期提示的三条“收缩”链演进:杠杆行为拉动减弱、非标收缩加快、地产调控等影响显现。在报告《2021年,信用“收缩”之年》中,我们提出信用“收缩”或成为2021年主线,主要理由包括:(1)杠杆行为对信用环境的拉动趋于减弱;(2)随着“防风险”加强、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通道产品等的压缩或加速非标收缩;(3)地产调控等政策影响的逐步显现。

预测模型显示,3月起信用环境进入快速收缩通道,维持全年社融增速10%左右的判断。尽管广义财政赤字规模高于此前预期,“低”效率杠杆行为退出或加快;同时,债务风险、地产调控等,对信用环境的影响大于此前预期。结合最新变化,我们上修政府债券规模、下修信贷规模至2020年水平等,综合测算下来,中性情景下,社融增速年底或仍在10%左右,3月开始加速回落、四季度变化趋缓。

三问:信用“收缩”,对经济的影响?结构性政策、产业优化下,影响分化

本轮政策“退潮”的结构性特征非常明显,精准直达操作有助于缓解信用“收缩”的影响。相较以往,本轮政策托底更加理性、克制,政策退出也及时、坚决,重心很快回归“调结构”、“防风险”;房地产、地方债务等监管持续加强的同时,政策继续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及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等的支持。财政、货币等直达操作,有助于缓解信用“收缩”对一些薄弱领域的冲击等。

产业微观结构的持续优化下,信用“收缩”带来的影响,结构分化明显。政策加快经济转型下,近年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传统高耗能、负债驱动型行业逐步收缩,而高技术制造业等贡献明显上升,或使得本轮信用“收缩”的影响,结构分化会明显。传统模式依赖度高的区域、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而代表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传统行业中已基本完成出清过程的行业龙头,受到的冲击会非常小。

作者为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