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解读《十四五规划》:中国构建立体式、国际化、高水平的金融开放生态圈

第一财经 2021-04-20 17:56:31

作者:安永EY    责编:张健

长期以来,安永始终关注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在本次《解读十四五系列报告》中,我们将结合前作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中国《十四五规划》中金融改革政策,展望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蓝图,并提出我们的洞察。

序文

2020年起,尽管中国非常有效地控制住了新冠疫情,但疫情仍在全球范围传播,使全球产业链分工受到空前挑战;另一方面,国际多极化的浪潮加速,发达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力的此消彼长影响深远,开始形成所谓“东升西降”的世界格局。

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胜利召开,并于2021年3月1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

本次《十四五规划》共19篇、65章、192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规划》第十二篇中明确提出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目标,要求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认为此举充分彰显中国在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行业方面的决心和信心。对于境内与境外投资者来说,都意味着机遇与挑战。

长期以来,安永始终关注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在本次《解读十四五系列报告》中,我们将结合前作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中国《十四五规划》中金融改革政策,展望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蓝图,并提出我们的洞察。

一. 金融开放的历史进程回顾

2017年下半年起,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开放力度,各大金融监管机构陆续出台改革开放的新政策,中国金融行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为中外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契机。在后疫情的“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之下,中国将继续按照既定的路线图改革开放金融板块和资本市场。《十四五规划》正式出台后,各地政府将制定当地的5年计划,形成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局面。从中国金融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看,在金融领域各大行业中均做出了大幅放宽外资准入门槛、扩大外资业务范围等举措,在提高外资国民待遇方面进行了种种探索和改革。

如下表所列示的,银行业开放了外资银行设立分行子行的限制,同时开放了外资银行公募基金托管资格的申请;对于证券及保险业,目前已全面开放证券公司及寿险公司中外资股东持股比例的限制;对于资管业则是放宽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各类监管要求,也放开了公募基金外资股东持股比例的限制直至100%。

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也增加了沪伦通、中日ETF互通机制,过去有限的投资渠道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事实上,这在国际社会的反响也非常正面,主要的国际金融机构纷纷投入巨资布局中国,海外的投资人也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越来越青睐。

二. 《十四五规划》解读:构建立体式、国际化、高水平的金融开放生态圈

虽然中国国内的金融行业的体量庞大,近年的金融对外开放举措也取得了亮丽的成就,但是由于中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客观而言中国在全球的金融领域中尚未取得核心地位,影响力还很有限。

比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度在全球的GDP的份额超过17%(出自中国国家统计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但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交易中所占的份额仅占2%左右(出自人民银行《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位列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

因此,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进,中国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和创新时不我待,任重道远。

在此次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中国金融领域开放作为重要课题,单独以第十二篇进行列示,为今后中国开放的进程指明了方向。此次的规划可以归纳为三大维度的开放战略:“引进来”、“走出去”及“双向互通”。从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旨在未来五年中,初步构建出一个立体式、国际化、高水平的金融开放生态圈,从金融的角度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成功发展保驾护航。

具体来看《十四五规划》中金融开放的相关政策:

1. 引进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a. 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领域的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b. 统筹推进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初步建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创新提升国家级新区和开发区。

c. 变点为面,鼓励各地立足比较优势扩大开放,强化区域间开放联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 走出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

a. 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利用金融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交流与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建立健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为我国及“一带一路”其他国家的企业打造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完善“一带一路”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体系。

3. 双向互通: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a. 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进一步加速境内外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相互交流促进;优化自由贸易区布局,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提升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配合金融领域开放的政策及成果,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

三. 应对挑战,行稳致远

《十四五规划》无疑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金融开放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将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加快发展步伐。另一方面,鉴于目前相当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形势,以及金融领域所特有的系统性高风险,“行稳致远”是本次《十四五规划》的另一大特点。

金融开放过程坎坷不平,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持续对外开放,由于我国对外开放起点较低,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所占市场份额依然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及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以银行业为例,目前我国外资银行资产占国内银行总资产低于2%,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资产占比均高于10%(出自OECD官方网站)。

衡量对外开放程度,可以参考OECD定期发布的STRI指数。STRI指数是分别从外资准入限制、人员流动限制、其他歧视性措施、竞争限制、监管透明度五个方面为45个国家进行0-1区间内的评分。STRI指数越大表示对外开放程度越低。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STRI指数为0.34,虽然较2014年有明显提升(2014年中国银行业STRI指数0.410),但在所列的国家中排名较为靠后。

同时,为了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国家也将人民币国际化作为金融开放的重要战略。尽管此前各方已经对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付出了不少努力,但目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所占份额仍不足3%。在“十四五”期间,同时又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及国际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目标,也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外,愈加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式无疑也会为我国的金融业开放增加不确定性。特别是中美摩擦已继贸易摩擦、科技封锁之后,很有可能会上升至金融博弈。同时如何在例如防止输入性金融风险等风险因素与加快金融业开放程度之间做出权衡取舍,同样是我国金融开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因此在继续推动金融开放理念的同时,在《十四五规划》中“稳”字当头是一个显著的看点。对于各项开放举措,文中均以“稳步”、“稳慎”等词汇加以修饰,说明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的金融开放并不会一味冒进、不切实际地推进,而是强调在推进的过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夯实基础,将金融开放所带来的金融风险把握在可控范围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以确保金融领域及资本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四. 总结

 

 金融开放前景光明,未来可期。综上所诉,通过《十四五规划》的指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金融业将在今后五年中,行稳致远,将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初步构建出高水平的金融开放生态圈。

《十四五规划》公布后,相信各地将纷纷出台当地的《十四五规划》细则,落实中央精神,金融改革开放将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数字化,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等国家战略也将加快推动中国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改革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石,凭借“引进来”、“走出去”及“双向互通”所构建的立体式、国际化、高水平的生态圈,行稳致远,必将进一步融入到全球金融体系,获得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适应的影响力,并最终能够引领全球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我们会继续关注《十四五规划》带来的积极影响及变革,并为关心中国发展的海内外金融机构提供最新的咨讯和洞察。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