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币圈利空消息不断,强监管下虚拟货币加速清退

第一财经 2021-07-20 19:54:28 听新闻

作者:杜川    责编:林洁琛

过去7天,比特币跌去近7%。

7月20日,截至记者发稿,比特币家园网站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跌穿3万美元,为29602美元,在过去24小时里跌去5.82%,比特币价格最高为31447美元,最低为29602美元。过去7天里,跌去6.97%。

近一段时间,币圈利空消息不断。多位币圈大佬宣布退圈、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宣布将停止支持股票代币相关交易服务。

在日益加强的监管压力下,虚拟货币清退提速。

币安停止支持“股票代币”

近日,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宣布将停止支持股票代币相关交易服务,用户不再可以购买与股票相关的数字代币。

币安在其交易平台网站上表示,股票代币将无法在币安上购买,规定立即生效,将于10月停止所有支持,并将把业务重点转向提供其他产品。

所谓股票代币,指的是用加密货币交易股票,涉及到的股票资产由代币发行人进行托管。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推行股票代币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没有经过评估,直接发展并不可行,容易扰乱金融市场。

7月16日,香港证监会在《有关不受规管的虚拟资产平台的警告声明》中指出,留意到币安已在多个司法管辖区提供股票代币的交易服务,并关注到这些服务亦可能有提供予香港投资者。香港证监会明确指出,币安集团旗下的任何实体均未获得发牌或注册以在香港进行“受规管活动”。

香港证监会警告若股票代币属“证券”,则推广及/或分销有关代币──无论是在香港进行还是以香港投资者作为目标──均构成“受规管活动”,及须向证监会领取牌照,除非属于适用的豁免范围。任何人如未取得证监会认可或注册而向香港公众发售有关代币,亦可能属违法。

行业观察人士苏筱芮对第一财经表示,币安被香港证监会点名通报一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香港监管的严厉态度,提供代币等行为需要接受规管,在监管框架内进行,目前币圈交易所在香港展业且未持牌,就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的风险。

此前,德国金融监管机构也曾向投资者发出警告,称由于支持股票代币交易,币安可能违反了证券交易规则。

多名币圈大佬退圈

实际上,虚拟货币监管风暴下,行业逐渐清退已成定局。在此背景下,近期多名币圈大佬宣布退圈。

7月17日,以太坊一联合创始人表示,将不再涉足加密货币领域。并表示不再热衷于虚拟货币,在这个圈子里会让他没有安全感。但他拒绝透露目前的虚拟货币持有量。

截至记者发稿,以太坊的单价为1745.80美元(约合人民币11311元),24小时内跌去7.31%。

此前,狗狗币的创始人之一也通过社交媒体对加密技术提出严厉批评,称经过多年研究认为虚拟货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避税、逃避监管和人为强制的稀缺相结合,放大其支持者的财富,并誓言此生再不会踏足币圈半步。

在业内看来,目前监管当局逐渐收紧对虚拟货币的监管,在可预见的未来,虚拟货币炒作的路将可能被完全封堵,币圈机构也将全部面临整顿。

苏筱芮表示,涉虚拟币服务机构主营业务包括导流获客、品牌推广、用户运营、交易转账等,虚拟货币炒作难以给服务实体经济带来实际价值。

7月15日,数字货币资讯网站币世界发布公告称,按照央行营管部文件涉及虚拟货币领域的条款,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行业整顿要求,即日起币世界APP和网站在中国境内停止运营。

今年以来,虚拟货币风险不断暴露,随着监管层对虚拟货币的认识不断深化,监管也在不断升级。

自比特币问世以来,私营部门推出各种所谓加密货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影响力的加密货币已达1万余种,总市值超1.3万亿美元。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采用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宣称“去中心化”“完全匿名”,但缺乏价值支撑、价格波动剧烈、交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巨大等导致其难以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发挥货币职能。

7月16日,央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指出,加密货币多被用于投机,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并成为洗钱等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针对加密货币价格波动较大的缺陷,一些商业机构推出所谓“稳定币”,试图通过与主权货币或相关资产锚定来维持币值稳定。有的商业机构计划推出全球性稳定币,将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货币政策、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等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近期也表示,比特币、各种“稳定币”在内的私人数字货币已成为一个投机性工具,成为一些洗钱和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潜在的风险,有可能会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带来风险和挑战。

早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于5月18日联合发布公告,要求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