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1年9月,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月度指数为-1.04,较前一月上升0.06,指数年内下降0.39。从各指标对指数变化的贡献度来看,9月资金面与信用债市场指标均对指数上行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而信贷及股市指标则推动指数下行。
9月新增社会融资2.9万亿元,略低于8月的2.9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5693亿元。从存量数据来看,9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由8月的10.3%降至10%,社融同比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下行。
9月M1同比增速为3.7%,M2同比增速为8.3%,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8.1%以及前值8.2%。M1与M2同比增速之间的“剪刀差”呈扩大趋势。
正文
一、金融条件指数概况
2021年9月,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月度指数为-1.04,较前一月上升0.06,指数年内下降0.39。
从各指标对指数变化的贡献度来看,9月资金面与信用债市场指标均对指数上行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而信贷及股市指标则推动指数下行。
从资金面来看,9月R007均值为2.37%,较8月的2.23%上升约14bp;9月R007与R001之间的差值均值为30bp,同样较8月有所上升。
从债券市场来看,虽然9月经济数据依然较为疲弱,但信用债市场收益率普遍走高。具体来看,9月AA级5年期城投债收益率上升5bp,AA级5年期企业债收益率上升10bp。
从股票市场来看,9月上证综指平均指数点位为3627点,较8月的3494平均点位上升约133点,同时9月AH溢价指数由8月的138上升至143。
从信贷市场来看,9月新增社融为2.9万亿元,略低于8月的2.96万亿元,同比少增5693亿元。其中,表内贷款、影子银行以及直接融资分别较去年同期少增1113亿元、2163亿元和2732亿元。
二、月度金融数据解读
9月新增社会融资2.9万亿元,略低于8月的2.9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5693亿元。其中,表内贷款(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新增1.7万亿元;影子银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少增2136亿元;直接融资(企业债券融资+政府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新增1.03万亿元。
从存量数据来看,9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由8月的10.3%降至10%,社融同比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下行。
从新增社融分项的同比增量来看,9月新增社融同比少增5693亿元,其中表内贷款同比少增1113亿元,影子银行同比少增2163亿元,直接融资同比少增2732亿元。9月,企业债券与政府债券发行同步放缓,两者分别较8月下降2941亿元和1629亿元。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6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为6398亿元,中长期贷款为1.16万亿元;居民贷款为7886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为9803亿元。
9月新增居民贷款较8月显著回暖,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分别较8月上升1723亿元和408亿元。在9月新增企业贷款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分别较8月上升2975亿元和1733亿元,但票据融资较8月回落约1868亿元。
从贷款增速来看,居民与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依然不容乐观。从3个月滚动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来看,无论是居民贷款还是企业贷款增速均延续此前的下降趋势,9月两者的3个月滚动增速分别为-28.3%和-28.5%。
9月M1同比增速为3.7%,M2同比增速为8.3%,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8.1%以及前值8.2%。M1与M2同比增速之间的“剪刀差”呈扩大趋势。
当技术标准与数据主权成为新战场,全球化的回旋空间正被急剧压缩,而破局之道在于多重维度的突破。
年初的良好发展势头、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以及房地产有望触底回升这三个因素为中国经济提供显著的韧性。
ESG投资、影响力投资、绿色金融,何去何从?我们邀请国内外嘉宾共话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出路与未来。
4月22日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高频经济活动指数(YHEI)为1.18,较4月15日下降了0.03。
上周货币宽松是带动指数下行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