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正面看待新股首日破发,投资者应敬畏市场

2021-10-25 21:10:30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许云峰

新股首日密集破发的出现,应正面看待,既可以倒逼A股尽快走向成熟,也能促使投资者尊重市场、敬畏市场

最近接连出现的注册制下新股破发,似乎意味着“新股不败”的神话正在破灭,备受市场关注。

10月25日,科创板新股N 凯尔达和创业板新股N可孚上市首日双双破发,分别低开4.9%和10.89%,让上市前幻想数万元打新收益的中签者变成损失数千元,措手不及。加上22日上市的中自科技不仅首日破发且25日再跌逾3%,成为注册制实施2年多以来的罕见现象,要不要继续“无脑”申购新股,成为资本市场热议话题。

为什么这些新股会破发?有认为是企业质地问题,有认为是发行时估值太高,还有认为是最近新股密集发行而市场成交热度有所降低。不过,这些似乎都不那么重要,目前对于A股市场而言,通过市场化改革走向成熟才是方向。

其实,从两年多之前设立科创板试行注册制开始,对新股发行就旨在市场化,取消了主板通行的新股市盈率不超过23倍的红线。根据科创板新股发行制度设计,监管层不对上市公司本身财务质量和营运能力把关,定价权则充分赋予市场机构,既取消了直接定价方式,将询价对象限定在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七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允许这些机构为其管理的不同配售对象填报不超过3档的拟申购价格,与境外成熟资本市场类似。

不过,在A股市场热炒新股的惯性作用下,两年多来新股发行和上市一直被追捧,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新股中签率同样在万分之一二,与主板无异,且因为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甚至出现中一签最高赚十万元的财富“盛宴”,投资者于是义无反顾地申购,形成“恶性循环”。即便统计显示,绝大多数股票很快跌破首日开盘价,甚至不少跌破发行价,但并没有让投资者对新股的热情有所减弱。

注册制下新股被热捧,还被市场解读为发行价被机构抱团报价压低了。今年8月,上交所宣布修订科创板股票发行承销业务规则,主要内容包括:调整最高报价剔除比例,最高报价剔除比例由“不低于10%”调整为“不超过3%”;取消新股发行定价与申购安排、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次数挂钩的要求以及强化报价行为监管。

对机构而言,新规强化了新股定价市场化,让报价博弈加强、难度加大。此次破发凸显新规执行效果,鼓励机构加大新股投研力度,结合公司基本面情况客观理性独立报价。

换句话说,破发是件好事,体现了注册制要求下的“市场化定价”。有利于打破“新股不败”的思维定式,促使新股收益的理性回归,让IPO定价由博弈行为转变为对新股真实价值的判断。而且,一二级定价接轨,研究能力取代入围率成为新的分配逻辑,打破搭便车报价策略,博弈再平衡,迫使轻研究重博弈的定价方式改善,收益分配回归研究能力。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则应该更加客观理性对待新股,认识其中可能也存在风险,不再“无脑”申购新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熟市场,新股破发是一种正常现象。以港股市场为例,2019年上半年破发率为38%,2020年随着内地投资者不断加入让破发率有所降低,但仍在20%左右。可以想象,随着A股日益市场化,成熟市场特征将越来越明显,新股首日破发将成为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投资者对此应该有足够的认知。

应该说,近期新股首日密集破发的出现,应正面看待,既可以倒逼A股尽快走向成熟,也能促使投资者尊重市场、敬畏市场,更加注重对新股基本面的研究而非专注投机性博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