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域性银行而言,数字化的主要特点是快速创新、以客户为中心以及移动优先。银行既要通过新平台驱动的业务模式来重塑客户体验,又要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还必须保持敏捷,以便能够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客户洞察。这种对灵活性的需求迫使他们对现有系统架构进行转型,以支持持续迭代和业务模式调整。此外,监管合规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对银行系统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区域性银行开展系统架构变革势在必行。
区域性银行可以通过建设共享能力平台、引入分布式技术、部署云计算等方式搭建多层次驱动的数字化技术架构体系,从而构建连接前中后台的“变速器”,获取对前台业务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构建适应业务需求的共享能力平台
区域性银行的业务模式已从传统单个客户触点或产品驱动转向了渠道融合、本地客群和场景生态的深度经营,这对技术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技术架构存在标准化程度低、系统烟囱林立、数据分散割裂等问题,因此,区域性银行亟需打造中台化、分布式的新一代智能化系统平台,为数字化转型下的新业务模式和数字运营提供高效支撑。
以“数据中台先行、业务中台试点”为总体原则推进系统架构中台化转型。中台化将银行内的业务、数据、技术进行标准化、原子化和服务化的过程。合理建设的中台可以帮助区域性银行减少重复开发及系统烟囱,降低研发和试错成本,提高开发和创新的效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
1)数据中台:数据中台可以大幅提升银行的核心数据能力,有效支持前台的定制化创新以及业务中台基于数据反馈的持续迭代。相较于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拥有改造少、风险低及见效快的特点,区域性银行可以考虑数据中台先行。
2)移动中台:基于统一移动开发平台,依托丰富的可视化开发技术,简化移动金融服务的开发过程,提高开发效率。
3)AI中台:AI中台以算法和模型为核心,对银行前端应用场景进行赋能,例如智能客服、智能风控等。
4)业务中台:业务中台的建设是为了灵活地适配多场景、多渠道,将后端可复用的业务资源能力转化到前台。区域性银行的业务中台建设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从整体业务中台入手还是从局部或碎片化业务中台入手。
【本文主要作者】
支宝才毕马威中国金融业战略咨询服务合伙人
AI技术不但能在药物靶点筛选、适应证预测等环节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一些自动化智能设备的投入也能确保药械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基本出清不良资产历史包袱,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下降。
“上海这种将学术前沿、产业纵深与全球视野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正在重塑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版图。”
这些试点任务不仅能提升交通基础设施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也将从多方面改善民众日常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