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经济从高增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巨大挑战,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财务指标的挑战。
近年来,不断演变的新兴风险类别和持续趋严的监管态势对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商业银行需积极应对外部风险变化,强化自身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探索金融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以及业务和运营模式的转变,提升风险洞察、管理以及决策能力。
同时,逐年加强的员工行为管理监管处罚亦在强调银行应持续关注从业人员行为风险的防控。图1: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领域重点监管政策与专项整治活动概览 三、毕马威管理建议:打造六位一体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体系,实现行为风险全布控 从业人员行为管理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银行应将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作为重要的、专项的管理领域之一,将行为风险作为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之一,纳入到全面的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中统筹管理,将从业人员行为管理变成日常管理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晰的管理架构与责任体系是银行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
毕马威持续收集并整理了2023年一季度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的公开处罚信息,希望能够协助金融机构更好应对数据领域的新趋势,有效管理数据,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本专栏将定期为各位带来香港资本市场的最新动态,分析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分享我们对市场上一些热门话题的观点。本期我们将为各位解读联交所新推出的港币-人民币双币上市模式。
《指引》要求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将金融租赁公司纳入了本指引的覆盖范围。对金融租赁公司开展的绿色租赁业务,监管部门将其视同绿色信贷进行统计管理,适用《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而对于融资租赁公司开展的绿色租赁业务,尚未有国家监管进行规范和指引,在统计上也缺乏系统性管理。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布《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明确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融资租赁项目的资金支持,支持无形资产的融资租赁业务,开展绿色租赁业务的,可以适当放宽集中度限制。
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也引起了对于银行现有风险管理框架的有效性和快速响应的能力的怀疑。评估风险传导的影响:金融机构的客户或交易对手可能包含面向危机机构的风险敞口、或受额外一级资本 (AT1) 债券的影响。确认金融工具的估值、风险价值 (VaR) 限额、违约情况、抵质押品、股票和债券头寸、额外一级资本 (AT1) 工具、衍生品和对冲头寸的情况。
重构零售银行营销资源管理体系,提升营销资源边际贡献,驱动业务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部门面临的必修课。如何通过重构营销资源管理体系,提升营销预算管理、营销费用考核、营销活动效果评估等管理能力,以顺应营销模式变革新趋势,凸显业财融合管理价值,是商业银行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例如:健全流量费用投入机制,提升获客与活客的边际贡献;通过权益资源配置,提升客户综合价值;通过管理促销活动资源,优化线下社区营销、合作商户营销等活动的效果。通过构建全渠道营销资源管理体系,推动零售业务营销资源管理的业财融合,夯实零售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市值门槛、研发投入程度以及资深独立投资者的参与度是18C制度的三大核心要素,也是18C制度赖以成功的基石。联交所在广泛听取市场持份者意见后,对上述指标作出了适当的调整,使18C制度的覆盖面更广、受惠的企业更多。
2023年2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六章四十八条,要求商业银行遵循真实性、及时性、审慎性和独立性原则,对承担信用风险的全部表内外金融资产开展风险分类。
本专栏将定期为各位带来香港资本市场的最新动态,分析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分享我们对市场上一些热门话题的观点。本期我们将与读者探讨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新规正式落地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将面临哪些新变化。
本专栏的宗旨,就是为各位带来香港资本市场的最新动态、分析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分享我们对市场上一些热门话题的观点。本期我们会探讨香港《上市规则》下的备考财务资料。
从企业价值的角度,分拆上市的吸引之处在于可以释放拟分拆业务的潜在价值,达致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从近年香港资本市场的分拆上市案例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市场上另一个新趋势是香港上市公司分拆业务到境内上市。数据显示2018至今共有超过30家香港上市公司分拆业务至国内A股上市。
本文是我们的18C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我们将会把焦点放在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简称“18C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以及特专科技行业的潜在影响。
对于实现银行未来3年增长目标为最重要的策略。 资料来源:毕马威《2022年全球首席执行官展望》 以下我们将从科技、ESG、人才三方面展开说明在现有经济环境和趋势中银行首席执行官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如何应对挑战。调查表明,主动拥抱ESG的银行在获取人才、改善员工价值主张、吸引忠实客户和筹集资金等方面最具竞争优势。
在客户行为模式不断变革,金融服务由单一触点向多触点、全旅程转化的背景下,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服务对于中小银行的迫切性日趋凸显。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重塑了银行服务客户的模式,加速了全渠道场景生态的构建。中小银行应加快金融科技赋能,提升数字化能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的卓越客户体验。
之前两期,我们聚焦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简称“18C制度”),已经先后探讨了新上市制度的受惠者以及针对资深投资者制度的一些观察和见解。本期我们将把视角转向企业,聊一聊企业如何迎接18C制度。
毕马威近期针对保险行业规划和贯彻落实绿色金融和ESG战略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形成【ESG保险】系列文章,通过深入解读政策,并对标国际经验,以从实操层面帮助保险业同仁形成契合自身实际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日前我们已经发布了【ESG保险】系列文章之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合理布局提升企业价值,对保险机构需重点考虑并逐步推进和落实关键任务形成了相关建议。本文以保险机构面临机遇与挑战为出发点,围绕明确战略规划、完善治理架构两大关键任务,阐述保险机构应抓住绿色转型窗口期,通过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注入新动力。
1)高市值门槛将有助于筛选优质的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是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的重要一环。2)容许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对企业、香港资本市场以至整个特专科技行业均有好处,是多赢之举。3)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在特专科技上市制度中举足轻重,其与特专科技公司的关系就正如千里马需要遇上伯乐才能体现其潜在价值。4)引入资深独立投资者的规定凸显香港灵活运用其资本市场的独特优势来应对特专科技公司的投资风险。联交所要收复失地就必须完善相关的制度和配套,而容许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正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突破口。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表示:目前,公司银行面对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客户对银行数字化服务的需求和自身数字能力快速提升、数字化和新竞争正在驱使银行快速创新。客户对银行数字化服务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银行数字能力快速提升以及新竞争趋势驱动银行加大创新力度。
在数字时代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和科技可以赋能未来银行转变管理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从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毕马威将结合传统金融咨询服务的专业能力,并深度融合国内外领先科技的实施方案,一同探索数字时代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