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才总量675万,上海“海聚英才”成为人才增长最多城市 |人民城市上海样本

第一财经 2021-11-26 21:24:52

作者:金叶子    责编:计亚

在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口超500万的省会城市以及GDP过万亿的普通地级市等35个城市中,十年来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量最多的是上海。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上海一直在持续吸引人才。

根据第一财经梳理,在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口超500万的省会城市以及GDP过万亿的普通地级市等35个城市中,十年来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量最多的是上海。从人才密度(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增量看,上海提升幅度最大。

官方数据也显示,上海人才总量达675万人,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达22万余人。今年一季度,上海留学人员落户近6000人,同比增长55%。

人才作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上海也拿出了更大力度的举措与行动来引才。

今年1月公布的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扩大“海聚英才”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大规模集聚海内外人才,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促进人才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强劲持续、全方位全周期的智力支撑。

应届生、海归首选

作为国内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上海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海归人才。

十多年前,刚刚毕业的曼恒数字CEO周清会来沪创业,当时选择上海的原因,正是因为看中了上海海归和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目前公司已经发展成“小巨人”之后,这种人才集聚效应仍然在加深。

周清会告诉记者,他们的首席科技官(CTO)是外地重点高校图像处理领域专业毕业的,大学攻读的专业(VR、AR)在别的城市找到薪资前景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因此就和当年的周清会一样,选择来了上海。后来,政府的人才政策又解决了他的落户和人才公寓等实际问题,并在去年获得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这不仅仅是一种极大的荣誉,也给到他在买房、收入方面的补贴,这样人才更有了归属感。”

58同城《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今年毕业生首选城市排名前十分别为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北京、杭州、青岛、南京、重庆、长沙。作为经济金融中心的上海,呈现毕业生净流入的状态,人才吸引力旺盛。

除了像周清会和他们公司这样的外地学子,上海对于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占比也很高。

第一财经记者对33所名校2019届毕业生去向统计发现,上海的名校毕业生留在上海的比例很高。其中,上海财经大学为76.74%,上海外国语大学为76.57%,上海交通大学为73.47%,复旦大学为72.75%。

上海森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马汉东在复旦念完本科后,在美攻读了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信息学的硕士学位,最后回到了上海和几个伙伴创立公司。在他看来,作为高科技资源集聚的高地,在上海特别是张江,容易找到企业需要的科技人才。这位“90后”海归曾对记者表示,当时把公司放在张江不仅是因为复旦学姐的推荐,而且对于只有4人的创业公司来说,租金是真的很便宜,“租第一个办公室每个月是4000元”。

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也在继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

此前公布的《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的第六部分,就是优化科技创新人才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例如,打造基础前沿科技创新团队、强化重点产业领域科技人才支撑等。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对记者表示,《规划》中的人才发展的内容是非常成体系的,从不同层级来看,最顶端的是世界一流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第二个是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第三个是基础研究(人才)。另外,我们还要有雄厚的科技创业人才,以及强化科技服务。“前端有基础研究,中端有产业人才,后端有科技创业人才,还有为他们科技服务的人才,形成一个链,以及一流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将家安在上海的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Jeremy Dale Murray(杰睿)最近在《科学》上发表了一个新的研究突破,谈及为何来到上海工作,Jeremy 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植物分子领域,他们的研究所非常知名。而且所里另外两个研究组的牵头人他们彼此在英国时就已认识,“我们都在做同一个领域的研究,他们也相继来上海加入到了中心。这里的研究团队比我在国外时大很多,可以去研究更多的东西。”

数据显示,目前在沪两院院士178人(居全国第二)。在沪工作的外国人数量为 21.5 万(占全国23.7%),核发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证数量约 5 万份,引进外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连续 8 年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成为全球科学家在中国事业发展的首选城市。

完善落户、居住政策

不管是“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还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这些软实力的内核,也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也在完善人才落户和居住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沪发展。

近日上海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明确面向社会供应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价格应在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九折以下;面向本园区、本单位、本系统职工等定向供应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价格可进一步降低,并相应建立随租赁年限增加的租赁价格累进机制和管理规则。

上海市副市长汤志平在23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关于加快发展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时说,到“十四五”末,全市将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以上,其中40万套(间)左右形成供应,较大程度上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

在落户方面,自2020年11月以来,上海连续发布了《关于优化本市居住证转办常住户口政策的通知》《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从当年12月1日开始,施行更宽松的“居转户”,以及引进人才、留学回国人员申办常住户口的政策。

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高峰人才引育,采用国际通行的人才遴选机制,配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加快引育一批具有全球号召力和国际视野的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持续办好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建设科学社区,吸引顶尖科学家设立实验室并开展创新研究。

以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三大重点产业人才最为集聚的区域上海张江为例,根据《关于优化本市居住证转办常住户口政策的通知》,张江科学城用人单位引进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其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时间不低于3年);张江科学城重点产业的骨干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其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时间不低于2年)。同时,张江科学城用人单位引进的人才,符合缩短居转户年限要求的,应书面承诺落户后继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2年以上。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