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挑战之下,市场主体的生存问题,改善预期、提振内需备受各方关注。
针对稳住经济大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最近举行的“中欧教授话未来”主题论坛上提出具体的建议: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住疫情、尽早实现复工复产的前提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快落实、货币政策须有效配合财政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盛松成表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经济运行好于预期,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给原本处于恢复进程中的经济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本轮疫情多点散发,对经济冲击的外溢效应较为明显。
他认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住疫情,并严防疫情再次反弹,尽早实现复工复产,落实“六稳”“六保”。在此前提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快落实、货币政策须有效配合财政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全力支持经济恢复和发展,那么下半年我国经济将明显好于上半年。
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盛松成给出了3条具体的建议。
第一,在坚持房住不炒和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延长房企去杠杆周期,继续适当放松需求端限制,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但是重点城市的放松仍需谨慎。要优化预售资金监管:一是在确保资金用途合理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预售资金的冻结比例;二是,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增加资金跨项目调配的便利性等。
第二,把基建作为稳增长重要抓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兼顾基建投资的直接效益和带动效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盛松成表示,“目前基建投资的资金和项目还是有保证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推动经济企稳,增加就业,改善市场预期。”
第三,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快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数量型调控工具,以推动经济恢复发展,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及缓冲外溢效应和输入性通胀压力。他预计,本轮疫情过后,受短期供需关系的影响,物价可能面临上涨压力:一是输入性通胀压力可能延续更长时间;二是下半年猪周期重回上行区间,也将推升物价;三是疫情后经济逐步恢复,物价或趋于上行。因此,还应高度重视民生关切。
盛松成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
政治局会议强调了当前国际经贸形势的严峻性,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策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以内需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聚焦稳就业与稳企业,稳定市场预期,并加速实施扩内需政策以应对外部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概述了财政政策将采取的措施,包括扩大赤字和发行更多政府债券。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三大核心目标,并提出务实措施以应对通胀下行压力,同时突出“投资于人”的新循环,推动地方财政扩张,加强地产政策“保主体”,促消费成为经济工作主要抓手,财政货币政策符合预期。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可以理解为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安排,包括提高预算赤字率、增加政府债券发行、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消费以旧换新以及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