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各地加紧“拼经济”:调整防控政策,密集出台稳增长措施

第一财经 2022-06-14 13:59:11

作者:李秀中    责编:秦新安

措施主要包括放松跨省流动人员、物流的检查管控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以及二季度即将结束,按照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各地锚定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目标,陆续调整措施更加精准防控疫情,密集出台稳住经济增长的政策。

疫情防控措施陆续调整

第106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组委会6月11日宣布,第106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将于2022年7月18日-20日在成都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和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形式及参展参会流程不变。

糖酒会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专业展会之一,有中国食品行业“晴雨表”之称。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一再延期。现在糖酒会举办时间确定并以线下方式举办,这不仅对“稳增长促循环贡献一份力量”,更重要的是它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近期,各地积极调整疫情防控的措施,促进经济循环畅通。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个别地区疫情防控通行过度管控等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要求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决做到“九不准”。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放松跨省流动人员、物流的检查管控。比如,安徽省14天内无本土病例(赴外省援建返回、“点对点”闭环管理的阳性人员不计入)的地市,撤除省内(市际、县际)普通公路防疫检查点。浙江要求除保留与涉疫地区接壤的检查点外,原则上省内普通公路检查点应予取消。

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向第一财经表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需要统筹解决,疫情防控需要更加精准,不能层层加码,层层加码会导致整体市场被分割。因为分工,单个区域不可能形成自我循环,因此,要保持经济的循环畅通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其中,旅游业受疫情影响冲击大,5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就加强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发布通知,将跨省游“熔断”政策的行政单位从省(区、市),调整为县(市、区、旗),以及直辖市的区(县)。

端午节前,各地陆续恢复跨省游。近日,四川省文旅厅发布通知要求,不准擅自索要省内游客核酸检测报告,不准擅自拒绝接待来(返)川游客,不准擅自限制各类文旅场所接待量,不准擅自扩大“熔断”范围,不准擅自暂停文旅经营活动。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劳动与实践教育研究院院长,四川省导游协会会长陈乾康向第一财经表示,这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部门为恢复旅游业发展采取的又一个有力举措。结合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调整跨省旅游“熔断”机制,将熔断精准到县(市、区、旗)和直辖市的区(县)的规定,会共同对旅游业恢复发展带来正面促进作用。

四川省文旅厅数据显示,端午节假日期间,全省纳入统计的715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58.2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341.79万元,游客接待人次恢复到2021年同期的7成以上,较2022年清明小长假分别增加18.35%和24.48%,全省文旅市场呈现加速回暖态势。

陈乾康表示,目前暑期将至,这是传统的旅游旺季,旅游企业都心存企盼,希望市场较快复苏。但从近几天四川省旅游市场恢复情况看,高考后的旅游高潮还没有出现,九寨沟景区每天游客量只有3000余人,黄龙景区只有1000余人,是正常年份的二三成,恢复得还不够理想,原因之一就是省际、市际甚至区县内人员流动限制还广泛存在,过度防疫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疫情缓解情况下,四川省采取强力措施恢复旅游市场,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不过,陈乾康也表示,今年已经是新冠疫情的第三个年头。从前年和去年暑期旅游实践看,都是在前期高速恢复,中期(七月底八月初)出现全国性疫情而导致旅游熔断,市场迅速坠入低谷。因此,做好防疫工作仍然是旅游恢复发展的前提,旅游企业应统筹好防疫和生产两项工作,在精准防疫、科学防疫基础上实现旅游业的全面恢复发展。

他认为,旅游业能不能走出低谷,主要还是看疫情影响。当前防疫越来越精准化,政府也在不断调整抗疫思维,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因此,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恢复发展。如果不再出现更大疫情,各省都会逐步放宽限制,旅游业是可以较快走出低谷的。

稳经济政策密集出台

调整措施更加精准防控疫情的同时,在国务院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本地的稳经济政策。

目前,已经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稳住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四川30条,云南条48条、浙江38条、广东131条和湖北133条等。这些政策包括财政金融、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多个方面。

省级政府政策出台之后,相关部门也加紧出台配套政策。比如,6月10日,四川交通运输厅、财政厅联合印发《2022年交通建设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若干激励政策》,聚焦公路水路建设的项目前期、项目开工、项目投资、从业信用4个关键环节,出台十条激励措施,单个项目最高可获300万元奖励。

易小光向第一财经表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针对三重压力,我们要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出台了很多政策举措,避免经济下沉,树立经济发展的信心,这些政策在今年前两个月产生了效果,但是后面疫情的反复使得回升势头受挫。

易小光表示,现在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地方政策也在陆续出台政策,地方政策更多在于落实,同时更加侧重性地针对性地解决本地矛盾和问题。相关措施已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结构性的矛盾和疫情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相关政策的效应发挥出来还需要时间。

比如旅游大省云南加大对旅游业扶持,云南省财政统筹安排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约20亿元,落实支持旅游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行业纾困帮扶、旅游业恢复发展奖补等政策。同时,2022年发放2亿元文旅消费券、1亿元自驾游电子油券。

按照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各地锚定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目标,加快稳经济的政策的落地,以及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推动经济止滑回升。

贵州省委常委会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稳住经济增长,确保经济增速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失业,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确保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债务和金融风险,全力实现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海南省超常规稳住经济大盘行动方案》更明确提出将“4月见底、5月回升、6月恢复正常”作为第二季度目标,并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的年度目标,同时将全省全年投资增速目标由8%提高到10%,以工作的更大力度和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A股已迈入“技术性牛市”;应引导和鼓励“长钱”积极入市|大V热观点

📈市场点金 ———— ​​​​​🆅王军(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 当下资本市场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是:尽快重构对资本市场的理性预期,鼓励和引导“长钱”愿意长投、长留,并且能够由此获得长期收益。 ​​​​​🆅付一夫(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近期,A股已迈入“技术性牛市”。当指数从近期的低点上涨超过20%时,即可认为进入技术性牛市。广大投资者是时候转变思维了,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拥抱接下来的A股行情。 📊宏观慧眼 ————​​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轮稳增长重心进一步向产业发展倾斜。地域间稳增长重心有所分化,部分经济大省重大项目投资规模维持较高水平。 🔋科技新语 ———— ​​​​​🆅王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地产洞察 ———— ​​​​​🆅梁云风(秦朔朋友圈撰稿人): 房地产调控的方向是强化房子的居住属性,弱化金融属性,所以普通城市已经很难再有“投机买房”的窗口了。

03-15 14:41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五问五答

超长期特别国债作为一项重要的“稳增长”措施,短期内有利于推动经济回升、中长期也可以助力经济结构转型,为积极财政政策找到了平衡破题之策。

03-13 16:42

稳增长有哪些新进展?

稳增长项目端,微观层面代表性基建上市公司订单明显增长,宏观层面地方重大项目规划部分落地。稳增长项目端,微观层面代表性基建上市公司订单明显增长,宏观层面地方重大项目规划部分落地。

03-12 10:41

宏观政策强调“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政府工作报告回应市场预期

报告在谈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中提到“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这是第一次将资本市场上升到宏观调控这样一个高度。”李慧勇对第一财经表示。

03-05 12:42

2024年1-2月宏观预测:开门红确定性较强,关注政策协同加力

其二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制造”出海带动我国出口增长;其三是随着全球科技周期及碳中和进程的推进,有望在全球衰退环境下走出产业发展的独立趋势,带动我国机电产品和新能源品类(新能源车、光伏等)的出口增长。

03-05 10:5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