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月经济数据回暖,二季度有望实现合理增长

第一财经 2022-06-15 20:30:38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石尚惠

各项政策的落地和实施还需进一步加强,有力托底和刺激经济增长。

随着部分受疫情影响的地区逐渐复工复产、供应链畅通,加之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5月经济数据全面回暖,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出现改善。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显示,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比4月收窄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比4月回升3.6个百分点。1~5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涨幅比前4个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呈现恢复势头。6月份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

工业增速由降转升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和物流保通保畅稳步推进,工业生产积极变化比较明显,增速由降转升。

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4月份为下降2.9%;环比增长5.6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制造业增长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

从生产高频数据来看,工业景气度在月内呈现筑底回升。5月焦炉生产率、高炉开工率均好于去年同期。汽车全钢胎、半钢胎开工率从5月上旬开始逐步回升,下旬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生产明显改善。5月份,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2%和1.1%,降幅比4月收窄超过10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出现回升。一方面,5月上半月,上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80.5%。另一方面,全国出现新增病例的省份数量下降,物流情况有所好转,原材料运输更为通畅,供给约束对工业生产的掣肘有所减轻。

付凌晖表示,工业生产逐步恢复,产业转型升级态势没有改变,工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发展韧性足的特点明显。随着疫情防控成效继续显现,交通物流逐步畅通,企业复工达产持续推进,尤其是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显效,工业生产有望进一步加快恢复。

他同时指出,受疫情冲击,一些企业面临暂时性困难,成本上升、盈利下滑,下游行业和小微企业的困难比较突出。下阶段,要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畅通经济循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需求逐步改善

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市场需求也逐步改善。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05%。

从主要商品来看,汽车销售回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92.6万辆和186.2万辆,环比分别上升59.7%和57.6%,呈现明显恢复性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出色,5月产销量均超40万辆,同比恢复高速增长。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200万辆,中汽协预计,全年销量将超500万辆。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第一财经分析,总体而言,5月消费增速依旧较为疲弱,尚处于负增长区间。5月月度新增确诊病例数为7547例,虽然较4月大幅下行,但是就其绝对读数而言并不低,压制了聚集性消费以及场景式消费。此外,5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90%,虽然较前值下行0.2个百分点,但是尚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利空居民收入增速。

从数据来看,接触型、聚集型特征明显的餐饮消费降幅依然较大,商品零售增速仍未转正。线上消费占比持续提升,新消费新模式成为拉动消费回暖的重要因素。1~5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分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传统接触式线下消费受影响,新型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动了国内消费恢复,促进经济企稳回升。

15日发布的《中国消费促进数智化发展报告(2022)》显示,新型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加速器”,成为扩大内需、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抓手。报告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促进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强化末端物流设施建设,补齐“最后一公里”生活服务短板。

基建投资增速加快

投资方面,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对增长支撑作用逐步加强。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5964亿元,同比增长6.2%;5月份环比增长0.72%。1~5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3%,保持较快增长。

分领域看,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比1~4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0.6%。但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了4%,降幅比1~4月份扩大1.3个百分点。

付凌晖表示,尽管房地产投资出现下降,但随着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坚持房住不炒,持续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因城施策,积极推进保障房和长租房建设,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近期各地也在加大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加之房地产中长期贷款利率下调,居民购房负担降低,这些都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趋稳。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主体预期转弱的情况下,作为影响面最广、规模最大的领域之一,基建承担着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角色。

作为基建投资的重要来源,专项债发行正在提速。根据财政部的要求,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机构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地方政府累计发行专项债券26140亿元,已完成年度发行量的72%。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受益于资金使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项目审批和开工提速、疫情冲击减弱等积极因素,未来几个月基建投资有望持续回升。不过,城投融资、土地出让金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基建反弹幅度可能有限,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或在8%左右。

郑后成也认为,基建投资是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重要抓手”。但全年看,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上行概率较低。原因在于,一是财政部称将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二是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5月挖掘机销量同比依旧位于负增长区间。

恢复基础还需巩固

在各项政策支持之下,经济正在缓慢走出低谷。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近两个月来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国务院日前发布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了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靠前发力、适当加力,确保及时落实到位,尽早对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等产生更大政策效应。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分析,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5月主要指标呈现边际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展望6月,各项政策的落地和实施还需进一步加强,以有力托底和刺激经济增长。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近期疫情形势整体好转,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减弱,随着稳住经济一揽子措施落地实施,实体经济出现一定好转迹象。但也要看到,在新冠疫情持续演变、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等影响下,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仍然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尤其是总需求不足,消费仍然偏弱,就业压力较大。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要落实好稳住经济一揽子措施,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加大力度提振内需,做好对困难领域、行业和人群的纾困,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尽快使市场主体扭转预期,增强信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外部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恢复仍然是初步的。主要指标增速还处于低位,恢复基础还需要巩固。”付凌晖说,如果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合理增长。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