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太盟投资单伟建:好故事永远不会过时

2022-07-27 11:03:27

作者:陈天翔    责编:徐燕燕

我们并不是"炒股票"的,不需要在短期内做到"买低卖高"。

善做投资的人,必定也是一个擅讲故事的人。太盟投资董事长(PAG)单伟建身上有很多“大故事”:在新书《金钱博弈》中,他讲述了一个以新桥投资集团、韩国原最大的商业银行(韩国第一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一众“明星”为主角的“金钱博弈”的故事。

原本第一财经记者和单伟建约好的视频采访,因当时ZOOM系统的不太顺畅,在草草打了一个招呼后,临时改为了电话采访。单伟建是“老派”投资银行家的典型代表,语速不紧不慢。

在国内,《门口的野蛮人》一书早已成为投资并购领域的入门级读物,其书名一直都被高频引用,成为了收购发起方的“代名词”——鲜为人知的是,当时最终以250亿美元获得了美国RJR纳贝斯克公司集团控制权的KKR,在15年后退出时,反倒损失了7.3亿美元。

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出的“如今再来讲述一个近20年前的收购案(原韩国第一银行收购案)的故事,是否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这一问题时,单伟建的回答是肯定的,并认为“好的故事,永远不会过时”。这也是曾在擅长用案例“说话”的沃顿商学院当过六年教授的单伟建亲笔动手的初衷,“我想用亲身经历过的案例,来记录一个大型收购控股权(Buyout)的完整故事。”

事实上,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原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上,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外资能在中国控制过一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在对原深圳发展银行完成一系列变革和改造后,卖予了中国平安,最终实现成功退出。

单伟建称,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范围内的银行体系都得到了加强,各国的监管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升。虽然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但并不是说,银行业就不会再出大的问题,“相反,机会可能在某一个时机出现在某一个角落。”

在离开德太投资后,单伟建于2010年创办太盟的私市股权基金并执掌太盟投资。截至2021年底,太盟投资已投资的700亿美元已实现退出400亿美元。今年3月底,太盟投资递表港交所,有望成为香港今年规模最大的IPO。

太盟投资如今依然保持着以收购控股权(Buyout)为主的风格,这和当下以成长性投资为主的行业特征比较起来,显然有些另类。

在整个采访中,单伟建花了一些时间,仔细讲述了他认为“国内将‘private equity’翻译成‘私募基金’,并不完全正确”的理由。他认为,翻译为“私市股权”,则更为合适。“‘private’,指的是投资的对象,而不是资金的来源。投资上市公司股票可以称为公开市场(public market)投资,在股市购买的股权称为‘public equity’,即上市公司的股权。而私市股权(private equity)基金投资的对象一般是非上市公司,或将上市公司私有化,即非公开市场的投资。资金来源并不能区别它们的不同。” 他认为,厘清这两个概念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私”指的是资金到哪儿去,而非从哪儿来。

“最近几年来,中国国内的私市股权投资领域开始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尤其考验投资团队的专业性和耐心。以获得控制权为主要手段的投资基金,相比较以获得少数股权为目的的成长性投资基金而言,必须更加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潜力所在,并且还需要设法提高企业的价值。”单伟建称,太盟投资现在控股的气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AirPower)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这家公司是由之前全资收购的盈德气体和收购了65%股权的宝钢气体合并而成,通过改善其经营,如今已是国内最大的工业气体生产企业了。

KKR的创办人之一Henry Kravis曾说:“任何一个傻瓜都可以收购一个企业。”意思是,只要买家愿意支付的价钱足够高,都是可以买到想要的企业,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买下来之后,投资人对这些企业做了什么,是否让它们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才是整个交易的关键。

单伟建认为,这也就是太盟投资这类机构的价值所在,“我们之所以敢去投资,是因为我们知道怎么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系统, 如何改善经营,创造价值。我们并不是‘炒股票’的,不需要在短期内做到‘买低卖高’,即便是退出,也是控股权的转让。”

一般来说,在完成收购控股权后,投资人都会更换管理层,“那么能否为企业找到最好的管理层,这是成功的关键,这一点是非常考验投资人的,有时候甚至不止更换一次。”单伟建说,这也是新桥投资、太盟投资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的确是能对企业的改造,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我们在找到好的团队之后,就会给予他们相应的权限和股权激励,把管理层的利益和投资人的利益完全捆绑在一起。”

很多私市股权投资行业的从业者,都把能在自己职业生涯中主导几次“超级大项目”作为目标。单伟建认为:“这是没错的,但很多投资机会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买下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决定能不能把这个项目做好的关键是‘有没有责任心’。每一个案例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也正是私市股权投资这个行业的魅力所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