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艺术家吕胜中去世,他曾遍访乡村研究整理民间艺术

第一财经 2022-10-27 17:33:27

作者:朱洁树    责编:李刚

“当是跃入天空了,有小红人们拥抱,去往极乐自由处。”一位网友表示,“吕胜中老师千古。”

第一财经获悉,知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胜中于2022年10月26日下午去世,享年70岁。他曾遍访乡村,研究并整理民间艺术,将民间艺人视作自己的艺术母亲;他从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并参展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艺术展览;作为艺术教育者,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创了实验艺术系,桃李满天下。获知吕胜中去世的消息后,艺术界、艺术教育界人士纷纷表达了缅怀之情。

吕胜中(1952-2022)

吕胜中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也是民间艺术的当代摆渡人。1952年1月,吕胜中出生于山东平度大鱼脊村。他于1969年参军,曾任通信员、电影放映员,1976年复员回乡,同年9月,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学习,1978年毕业并留校任中国画专业教员。1982年,吕胜中前往中央美术学院进修,198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部,专习民间艺术。1985年,正在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读研究生的他,开始深入陕北农村采集民间图式和纹样,考察当地民间美术脉络,触摸民间美术的生命肌理。随后,在进行毕业创作《生命-瞬间-永恒》时,用剪纸进行创作的想法逐渐变得明晰。

当时正逢当代艺术85新潮,新事物、新概念在当代艺术界不断激荡。吕胜中后来回忆说,“我通过民间美术,一下子看懂了西方的当代艺术,民间美术是对原始艺术更高层次的回归。”凭借对于传统艺术的深入研究和再创造,他成为最早发展出成熟理念和形式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生命-瞬间-永恒》(1987)

1990年,吕胜中完成了他最早的剪纸小红人作品《招魂堂》,这件装置作品复制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一间旧工作室,用红色的人形剪纸,布满了窄小的房间,让人感到神秘窒息。这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使“人形剪纸”成为他作品的标志性符号。1991年的展览“招魂”则综合了剪纸、行为、装置等形式。随后,他在1992年参加了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外围展“相互认识”,1994年参加了福冈第四届亚洲美术馆,1995年参加了第一节光州双年展。

不断进行创作的同时,吕胜中从未停止对于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求访。他相继将《中国民间木刻版画》《中国民间剪纸》等研究整理成书,随后又出版了《意匠文字》《造型原本》《再见传统》等书籍,他也一直不断在呼吁将民间艺术博物馆化。

“面对民艺,我开始抱着对纹样、造型的迷恋,后来对发生的背景产生重大兴趣,”吕胜中表示,“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关于’文化’这个概念的原本——如果文化是一本书的话,我看到了原本。”

2004年,吕胜中受学校委托创办中央美术学院的实验艺术系(工作室)。他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当代创作方法、材料与图像研究和呈现,融汇为中国新实验艺术的教育谱系。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成立实验艺术学院,吕胜中任首任院长。

青年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叶甫纳是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工作室的学生,是第一批“先锋班”的学员。得知恩师去世的消息,她第一时间在微博表达了悲痛与缅怀:“(我)由吕老师的引领踏入艺术法门,也开始接触到央美实验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无法想象如果当初没有成为吕老师的学生,我会成为什么样子?”

她回忆起起吕胜中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印象最深的,是我本科毕业的课题:以50年代至今500多期的《民族画报》为考察项目,做一个谱系排列和图表,但由于工作浩瀚繁重几度想要放弃……吕老师坚定地让我必须完成,他可以帮我整理。一起熬夜整理的途中,我修着图睡着了,醒来发现天已大亮,吕老师还在电脑前帮我修图……最后竟整理出了六卷厚厚的图谱。”

叶甫纳清晰记得,吕老师在刚入学时对她的教诲:你不要总以一个小女孩玩游戏的态度做艺术!“这句话仍然时常铮铮在耳。努力地做学问,创作的过程中所得的愉悦是其他任何娱乐无法相比的。”

在开创了实验艺术工作室以后,吕胜中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新专业学科的搭建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教学引领中,他曾不止一次骄傲地对别人说:“我的学生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2022年10月12日,吕胜中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他最后一次向天跃起的照片。

2019年开始,吕胜中以“我的天”为题,持续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九宫格照片,记录下他每日的凌空跳跃。这份坚持一直持续到2022年10月12日,那天是阴天,配文写道: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

“当是跃入天空了,有小红人们拥抱,去往极乐自由处。”一位网友表示,“吕胜中老师千古。”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