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作讲述中国制造崛起故事,周梅森希望年轻人来看他的剧

第一财经 2022-11-17 12:20:32

作者:葛怡婷    责编:李刚

《大博弈》的故事从本世纪初一家生产重卡发动机的老厂面临的“生死战”讲起。

5年前,《人民的名义》的爆红,令许多年轻观众记住了编剧周梅森的名字。很少有人能把官场百态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暗流涌动。近日,改编自周梅森同名小说并由他担任编剧的《大博弈》播出,在中国制造的大背景下,着重描摹企业的兴衰与企业家的命运沉浮。

故事从本世纪初一家生产重卡发动机的老厂面临的“生死战”讲起。在海外从事贸易的孙和平被火线委任为“末代厂长”,他力排众议,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将这家百年老厂从破产边缘拉回正轨。经过数年发展,孙和平带领企业成功赴港上市。眼看着距离实现重卡整装制造梦越来越近,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大博弈拉开序幕,对手是曾经的老同学。为了共同的制造梦,他们拼尽全力。

《大博弈》的故事目前过半,涉及关于重卡装备企业技术性问题的攻克,国企、民企、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方势力在资本市场的博弈,以及高层政治对经济的影响。这些细致刻画,得益于过去数十年中,周梅森对中国制造典型人物及典型故事的关注。

《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人民的名义》等剧引发反响,令周梅森常常被冠以“反腐作家”的名号。事实上,梳理其作品脉络,尤其是近十年,不难发现他对经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等商业题材抱有浓厚兴趣。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他采访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写下《天下财富》开始,陆续创作了《中国制造》《梦想与疯狂》《人民的财产》《大博弈》等作品。

周梅森觉得,“反腐作家”是别人贴给他的一个标签。“我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从14岁认识巴尔扎克开始,聚焦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是我不变的文学信仰。”周梅森说,“我的书桌就放在社会上,放在大地上。我主张要直面现实,要客观公正地描写当下的中国,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能专挖黑暗面。”

日前,周梅森接受第一财经专访,他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也充满深刻的矛盾,一个作家应该尽其所能去记录国家与民族艰难崛起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正如他在《中国制造》中所写:高楼背后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但是中国确实在进步。我所有作品的立足点就在这里,在对中国改革开放充分肯定的基础上谈问题,力求写透中国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

时代的观察者和参与者

66岁的周梅森当过矿工、文学编辑,挂职出任过政府官员,曾下海经商,从事过房产开发、实业经营、证券投资。“从14岁进煤矿,每天穿着深蓝色工作服,在300米深的井下运煤,头顶一层层花岗岩、页岩、火成岩。正是因为这种低基础的生活开端,我对人生无所畏惧,从不害怕失去什么。”

创作追着生活跑,文学上的转换也就自然而然。置身于时代的建设之中,他长期关注中国制造的起步和发展,对中国当代活跃的企业家进行过分析研究,或是与他们中的一些人有过深度往来。

关于《大博弈》的缘起,可以追溯至本世纪初。周梅森说,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时期,改革开放加速,资本市场雄起,他也开始注意资本市场。2005年,恰逢股权分置改革,周梅森发表公开信关注股改中一些大股东对小股民利益的侵犯,一时间成了所谓“中小股东代表、财经人士”。

不久后,一家著名重装动力集团公司老总见到周梅森,和他说起自己的故事。这位老总在最困难的时候曾远赴雅加达拓展市场,发现当地鼠患严重,遂从国内购来老鼠药售卖,在当地供不应求。周梅森记得,这位老总神采飞扬地说道,当时在雅加达售卖一包老鼠药的利润甚至超过一台小发动机。

周梅森感受到一位企业家身上所具备的坚强毅力和商业嗅觉。之后,周梅森追踪他多年,多次到他旗下企业采访,体验生活。这位企业家丰富的奋斗经历,为他打开了创作视野。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除了这位老总之外,周梅森还研究了许多中国制造的典型企业,“比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集团等,他们的故事和人物都研究过。”他觉得,自己过去本末倒置了,“那场股改不能决定中国企业的命运,决定企业命运的是一大批像孙和平这样的企业家,是他们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创造出一个个产业奇迹。”于是,一个关于中国制造的故事开始在他脑海里酝酿,12年后有了这部《大博弈》。

在《大博弈》中,周梅森塑造了孙和平、刘必定和杨柳,三个个性迥异的企业家。秦昊饰演的孙和平头脑灵活,勇于创新,将一家濒临破产的老厂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企业;田雨饰演的民营企业家刘必定狡黠豪气,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深谙资本运作,投机的本性令他在商海几经沉浮;谭凯饰演的杨柳身为国企集团掌舵人,进退有度,运筹帷幄,行政与市场手段并举,曾多次助力孙和平渡过难关,也多次出击令其捉襟见肘。

同为汉江大学高才生,为人处世和经营企业的不同风格,令他们走向不同的发展道路,怀着同样的重卡整装制造梦,他们也都是中国制造艰难崛起过程中的中坚力量,也是大时代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生写照。三个主人公身上,令周梅森欣赏的是他们的英雄主义和奋斗精神,“逆风翻盘,不承认失败,不甘心失败,在复杂的人性和历史的转轨期,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作为人的潜力,他们每个人各有各的精彩”。

现实题材如何拍得好看又专业

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赢得了世界瞩目,近年来,围绕国企改革、中国制造的影视剧开始走红荧屏。比如讲述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把握机遇改变命运的《大江大河》,反映中国重工业转型和工匠精神的《麓山之歌》,展现汽车工业改革历程中几代人艰苦创业的《沸腾人生》。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呈现改革进程中的风起云涌,塑造了形色各异的工匠与企业家形象。

不少观众发现,《大博弈》并没有对制造业崛起过程中,诸如产品升级和技术突破浓墨重彩,而是更多聚焦于制造业如何借资本市场的力量发展壮大,与同类型企业展开良性竞争,共同推动制造业的崛起和振兴。这与同样涉及国企改革,周梅森的另一部作品《人民的财产》,后来被改编为电视剧《突围》的故事也有较大差异。

周梅森告诉第一财经,他是一个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作家,更不会重复他人的模式。他想尝试一种新的表现工业和改革题材的艺术形式,“不走技术派路线,不走悲情路线”。在他看来,感伤情怀、工人困境、工匠精神、劳模奉献、产品升级、技术突破固然值得书写,但这不是他关注的重点,“《大博弈》讲的是中国制造在什么基础上,怎么崛起的。这是一个关于企业家和制造业的故事,一个关于资本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

不过,聚焦资本博弈和企业经营的现实主义题材剧,既要拍得引人入胜,又要保证专业度,考验创作者的能力。过去,该类型剧集常被观众诟病掺杂过多的儿女情长,作为故事核心的博弈情节却设置得如同儿戏。现实主义题材剧同时也意味着会涉及诸多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这些细节也在无形之中带来一定的观剧门槛。

如何让观众和读者更迅速地进入这部作品,周梅森和主创团队花了一番心思。周梅森告诉第一财经,《大博弈》原本是以一场国际股东大会为开端,开场前5分钟到7分钟,是孙和平和全球各地投资商坐在一起,对企业上市后的一场挫折进行讨论,整部剧是倒叙形式。

周梅森在审看过程中觉得这样开场,观剧门槛太高,把年轻人和普通观众挡在场外。他和出品方耀客传媒商量,把全球股东大会的戏全部拿掉,改成从孙和平在东南亚抓老鼠开始。《大博弈》第一集开场,秦昊饰演的孙和平和雷佳音饰演的商人,在枪林弹雨中插科打诨,不忘谈生意,逆境中的企业家形象就此立了起来,和观众拉近距离。在后续各方势力博弈过程中,幽默和喜剧的元素穿插其中,既能展现人物魅力,也缓解了商战博弈情节带来的紧张感和沉重感。

周梅森告诉第一财经,他一直关注着年轻观众的反馈,也非常希望年轻人来看他的剧,读他的小说,提出他们的想法和建议。“我讲的故事他们或许没经历过,我描述的那个年代或许他们还没有出生,但是英雄主义、与命运拼搏的斗志、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需要的。”

周梅森希望,他的剧能够打动更多的年轻人,在他看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千万不要躺平。“朝前走,至少你还有方向,躺下了,必然没有任何未来。青年一代应该做时代的发光体和奔跑者,即使失败了,也是失败的英雄。孤勇者多了,荧光也能汇成星河。”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