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明年经济增长能否转化为民生改善值得关注|公共经济与管理

第一财经 2022-12-26 19:57:29 听新闻

作者:汪峰    责编:任绍敏

我们共同期盼,2023年在“稳增长”政策指引下,经济恢复,民生随之改善,人间烟火气又重聚于大街小巷。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2023年经济发展,阐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旧延续的现实背景,并确定“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当前国家防疫政策调整期,人们对此次会议精神的关注,不仅限于国家助力经济恢复的政策着力点,而更多在于民生福祉改善的现实落脚点。换言之,在此次会议定调的经济政策支持下,明年的经济增长能否转化为民生改善值得关注。

三年疫情,相当一部分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居民消费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今年11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6万亿元,同比下降5.9%。这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三年疫情冲击使得居民收入减少。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其消费欲望和能力显然不足。

另一方面,疫情反复使得场景消费受到限制。每一轮疫情反弹发生后,线下的餐饮、文娱、旅游等行业都受限,以致消费模式被动转型为线上。然而,这类消费的线上体验尚无法与线下消费相比,这显著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并进一步演化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受挫。体现在数字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0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5348亿元,同比下降5%。根据CAPSE发布的旅客出行意愿指数(TWI),我国居民的旅客商务出行意愿近两年持续降低;2022年12月的TWI值仅1.65,较之两年前同期下降了25%。另外,2022年前8个月,全国各省市累计公路旅客运输量为24.79亿人,同比下降29.6%。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我国52个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中,2022年11月,这5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客运量较上年同期下降27.9%。由此可见,受到疫情影响,城市间、城市内人员缺乏流动,聚餐、品茶、会谈、唱K等线下消费就会相应冷清,整个社会面缺乏了那抹人间烟火气。

全方面提高居民收入

要破此局,我们需要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从居民的收支两方面推出政策“组合拳”。其中,最为紧要的是全方面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大致包括四个方面:薪酬、金融资产投资、经营性投资和财政补贴。

第一,薪酬方面,需要“稳增长”与“稳就业”并举。企业是市场经济的载体,推动经济“稳增长”的过程就是助力企业实现盈利的过程。企业盈利了,“稳就业”也就自然实现了,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自然会随之提升。另外,会议提到:“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我国民营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因此,国家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也是让“稳就业”的覆盖面更大,让最广大群众的薪酬得以保障。

第二,金融投资方面,需要“稳增长”与“稳预期”并举。疫情冲击下,2022年A股企业经营绩效难有亮眼的“成绩单”。相应地,A股市场也出现了股价低迷。此外,债券等多种金融资产均出现过大跌的走势,底层资产的走软导致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波动。综合来看,价值投资者们在2022年收益非常有限。此次会议召开后,资本市场预期有可能会增强。并且,随着稳增长政策的生效,金融市场将会有更好的价值表现,从而广大股民的金融投资收益得以提高。

第三,经营性投资方面,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广大居民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在市场上找到优质的投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参与市场项目投资的意愿增强,为此筹集信贷资金的能力也更强。于是,会议提及的“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的推行也能更为顺畅。

第四,财政补贴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消费券的投放力度;而且,补贴投放方式上可以选择以“定向补贴”为主,确保补贴资金的精准直达。比如,“爱购上海”消费券、电影消费券都是非常好的先例。

提高全社会在民生改善领域的消费水平

在居民收入提升之后,将居民提高的购买力转换为实际的消费就尤为关键。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提高全社会在民生改善领域的消费水平,尤其是会议提及的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这三大领域消费水平。

在住房改善方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争取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买得起房子;还要系统性强化有关“保交楼”的具体政策,让那些已支付预付款的群众能够及时入住自己所购的房产,也让更多观望群众敢于且乐于选购新房。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家给予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是到2022年底为止。基于此,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始终保持高景气度,前11个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03万辆,同比增长100.1%,大家都在争取享受到这一次的补贴红利。但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到期,2023年时的新能源汽车将面临涨价局面。所以,国家可以考虑延续原先的购置补贴政策,甚至加大力度,从而将消费潜力引导到绿色消费领域上来。

在养老服务领域,我们存在着“未富先老”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我们国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但我国养老服务领域消费市场低迷,绝大多数家庭缺乏高水平养老服务的消费能力。于是,国家需要提高针对养老服务的财政补贴力度,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以省为单位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引导和支持地方购买养老服务,切实降低养老服务成本和价格,提高老年人消费支付能力。同时,完善养老金融领域的制度规范,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繁荣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市场,力图在该领域形成规模经济。

此外,政府的消费潜力也需要释放。会议强调“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有两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其一,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新冠患者数量激增,这在短期内可能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在这种情况下,亟待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降低新冠病毒对人民健康的损害。比如,一些城市将原有的核酸亭改造成发热诊断室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和推广。其二,大力支持基层文教事业的发展。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资金两方面的支持力度,尽力满足疫情后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

当然,上述各类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然而,近年来,各地方财政状况普遍紧张。今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确实,紧日子要过,但更要过得明明白白。对于政府的行政经费,尤其是三公经费的开支,应当尽最大可能地压缩;非必要的楼堂馆所、“面子工程”也务必停止建设。与此同时,有利于民生福祉的财政支出仍然不能减少。尤其是,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创业支持等民生工程资金要只增不减。

我们共同期盼,2023年在“稳增长”政策指引下,经济恢复,民生随之改善,人间烟火气又重聚于大街小巷。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讲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