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10余个省份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地方政府力图通过以项目投资带动经济复苏增长,并通过这些活动提振市场信心,推动实现经济“开门红”。
扩大投资需要新增长点
1月3日,四川省政府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冲刺和坚决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会议要求,排定一批新开工重大项目清单,极速审批,加快组织更多项目开工。就在当天,四川省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推进项目共423个、总投资7483.7亿元。
新年伊始,上海、四川、重庆、江苏、福建、山东、海南等10余个省份密集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与此同时,一些地区还发布了年度投资计划和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力图通过项目投资营造声势、提振信心,推动实现“开门红”。
在这些项目中,基础设施投资是各地投资篮子里的重要部分,也是去年经济的一个亮点,2022年1~11月份,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七个月回升。
今年这仍将是一个重点领域。比如,据重庆铁路投资集团官方网站,2022年由该集团作为业主和出资实际管理人的项目完成投资217亿元。2023年全年计划完成投资374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72%,其中作为业主的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67亿元。
不过,四川省经济和发展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鲁荣东向第一财经表示,基建投资周期长,收益比较慢,政府面临的财务压力比较大,尤其是现在地方债务压力大的情况下,需要找一些扩大投资新的增长点。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向第一财经表示,从支出法角度来看,基建投资仍然是扩大投资的重点。从领域来看,包括航天强国、海洋强国、基本农田改造、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都有望成为基建投资的重点。
鲁荣东表示,比如,在粮食安全的战略下,以及“四化”之中农业现代化最为薄弱,需要大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等,因此,农田水利投资将是扩大投资一个重要的领域。
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黄勇也向第一财经表示,农田水利投资是一个新的增长点,贵州也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个重点。
与此同时,地方也把投资的重心转换到产业投资上。黄勇表示,现在受地方债务压力的制约,地方固定投资的增长更侧重于推动产业投资的增长。
河南省1月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已遴选省重点项目2500个左右,年度投资1.8万亿元。谋划推进50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大新技改工程支持力度。
实际上,在一些地方产业投资增长也表现突出。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云南工业投资继续高位运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4.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3.4个百分点。在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长51.6%,连续9个月增速持续加快。
河南省发改委主任马健在1月3日河南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投资拉动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大亮点,去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增速在6个经济大省中居第2,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长25.4%。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提到,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努力增加制造业投资,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增强投资增长后劲。
关键在于激活民间投资
鲁荣东表示,随着项目开工的推进,固定投资会保持增长,但是今年扩大投资的关键还在于激活民间投资。如果民间资本还是观望,那么今年增长不会有太大起色,主要是看信心,民间资本要愿意投。这个阶段形成稳定预期最关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最近在多个论坛介绍,2012年和2013年,我国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4.8%和23.1%,但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2020年增长1%,2021年增长7%,2022年前11个月增长1.1%,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2015年曾达到64.2%,目前仅占约55%。
王一鸣认为,民间投资增速下降、占比收缩,疫情反复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是重要诱因,但最根本的还是预期转弱,影响预期的主要因素是政策是否稳定,营商环境是否有利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民营企业家财产权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要求,根据“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国家重大战略等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选择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鲁荣东表示,要激活民间投资,关键就是政府要不断改善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各市场主体的发展,坚持市场配置资源,要把一些管控措施交回给市场。
1月3日,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全力以赴扩大有效需求,始终树牢大抓项目鲜明导向,实施重大项目“百千万”专项行动,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1月3日,四川省政府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以更大力度争取国家项目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去年12月,山西省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58%。
该文件还要求,着力解决民营企业不平等待遇和隐形壁垒问题,提出建立隐性壁垒台账并集中清理、同等享受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政府投资项目减免投标保证金、鼓励支持民间资本主导盘活停缓建工程项目、对轻微违法行为分领域建立“减免责清单”等。
中长期美债虽是中资的主力投资品种,但其占比刚刚过半,因此,仅仅依据中资持有和买卖美债的情况,来研判中资对美国中长期证券投资的趋势,很可能会以偏概全,甚至一叶障目。
广东面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及贸易战冲击,大力改革投融资体制,以进一步激发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
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其中,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6.0%。
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经实质性结束,双方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拓展互利合作,在标准和规则等领域加强互融互通,共同促进贸易便利化及包容发展。
届时还将举办企业路演、国家级赛事及互动活动,打造“低空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