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跨越山河优化空间格局,这些大城市再造一座新城|秀言城事

2023-02-22 22:24:06 听新闻

作者:李秀中    责编:任绍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提出打破原有城市格局,实施城市跨越山河的扩张战略。

中国一些大城市的传统城市格局正在改变,跨过原来城市的边界,一座座新城正在崛起。

最近,西安和武汉等城市发布建设新城区的规划,而其他城市也筹划城市新的跨越方向,拉大城市骨架,扩张城市增长新空间。

多地实施城市扩张战略

2月15日,西安市第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工作力量和项目布局向‘北跨’聚集,促进产城融合、板块联动,构建渭河南北呼应的拥河发展格局”。

就在当天,西安推进“北跨”发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150个项目总投资1324.63亿元,吹响了西安“北跨”的号角。同时,西安正在制定《推进“北跨”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进“北跨”发展空间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实施方案。

建设中的西安市灞河两岸

2月7日,武汉发布的新城规划显示,武汉新城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横跨武汉、鄂州两市,规划了约719平方公里建设新城。

2月4日,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有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实施昆明主城“西拓”战略的建议》,提出实施昆明主城“西拓”战略,有利于推动昆明从“环滇”发展转向“一体两翼”发展,跳出滇池流域,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

实际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提出打破原有城市格局,实施城市跨越山河的扩张战略。比如长沙跨越湘江向西发展,成都跨过龙泉山开辟东部城区,杭州由西湖时代演变成为钱塘江时代。

城镇化的进程加速是这些城市扩张的重要因素。从人口七普数据来看,人口大规模向大城市、中心城市集中。比如,2020年相比2010年,深圳、广州、成都和西安等城市分别增加了714万、597.58万、582万和449万人。

正在召开的成都2023年两会上,有代表就表示,成都中心城区的开放强度已经超过80%,一些街道承载的人口非常大。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趋于饱和,这就迫使城市不断向外扩张。

陕西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向第一财经表示,西安南面有秦岭,而且南部城区已经填满了,发展得很成熟,但是渭河以北有广阔天地,现在发展不如南部城区,存在很大潜力。多年以前就提出跨越渭河向北发展,现在是进一步明确了向北发展的城市战略。

2018年,《大西安2050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首次提出: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空间战略,实现跨渭河发展,打造渭河世界级滨水景观带,形成大西安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也提出,推动武汉、长沙合理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业,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优化布局并向周边辐射延伸,逐步降低武汉市江汉区等城区过高的人口密度。

因此,跳出原有城市格局寻找新空间,拉大城市骨架开发新城区,成为这些城市的扩展战略。昆明市人大代表就建议,昆明主城“西拓”战略覆盖范围达2815.4平方公里,均位于滇池流域之外,生态环保制约因素较少,有约756平方公里适宜城镇建设的空间,发展空间充足。

不仅在于人口和产业的压力,城市扩张还有城市管理者主动作为的因素。拉大城市骨架,可以扩容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提升城市能级和增强城市功能,同时,以城市新区的建设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又培育新的引擎和增长极。

2022年,西安市GDP达11486.51亿元。西安就提出,通过“北跨”打造下一个万亿级经济体量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将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和空间格局拓展带来新突破。

不仅如此,一些新城区的建设又承担着促进都市圈、城市群一体发展的任务。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彭智敏向第一财经表示,国家推动都市圈建设,促进武汉都市圈的融合发展,通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设武汉新城,可以促进区域内一体化发展。

防止城市摊大饼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

《纲要》要求,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健全城镇体系,依法依规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

实际上,人口和城市急剧膨胀也带来诸多问题。随着大城市的不断扩张,中央多个文件就对城市扩展进行约束,这在最近两年出台的区域规划中有明显的体现。

比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强化生态环境、水资源等约束和城镇开发边界管控,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扩张,推动沿黄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减量增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瘦身健体。统筹兼顾经济、生态、安全、健康等多元需求,推动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区功能升级,合理控制规模,优化开发格局,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防止城市“摊大饼”,积极破解“大城市病”,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

彭智敏表示,要防止城市盲目扩张,要通过城市总体规划,提高投资效率和土地产出率,以及比如地铁建设的限制性政策等措施来约束城市盲目扩张。

成都曾经进行过测算,要在2035年达到上海现在的水平,成都GDP需达到3.5万亿元,按目前土地产出率在未来15年用地空间需增加400平方公里;按照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GDP需达4.3万亿元,需增加用地空间700平方公里。

因此,成都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主动拓展增量空间与节约集约优化存量空间并举,推动生态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容量相匹配,实现人口规模结构动态优化和城市空间绩效系统提升。

去年召开的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又提出,推动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郊区“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其中,城市新区要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产城融合、联动发展,围绕做优做强创新策源转化、国际门户枢纽、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武汉新城则将聚焦四大模块——“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与“集聚发展高端服务业”。到2035年,武汉新城要成为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支撑长江中游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极核。

事实上,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中心城区还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彭智敏表示,从七普数据来看,武汉东湖等新城区的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而老城区人口是减少的。原来的中心城没有了工业,制造业进行了搬迁,只有第三产业,但是,土地价格昂贵等因素又限制其发展。

在成都“三个做优做强”中就明确,中心城区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产业转型升级、宜居品质提升、治理效能增强,全面做优做强高端要素运筹、国际交流交往、现代产业支撑、文化传承创新、时尚消费引领等核心功能,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加快实现由中心集聚向辐射带动转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