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2023年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9%

上海市卫健委网站 2023-04-10 23:42:20

责编:金毅

基于现有签约覆盖,实施分层分类目标管理,2023年各区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提升1-4个百分点,全市达到39%。

上海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度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在“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基础上,稳步扩大签约覆盖,强化签约服务内涵,增加服务供给,落实签约居民健康管理,持续提升签约居民服务感受。基于现有签约覆盖,实施分层分类目标管理,2023年各区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提升1-4个百分点,全市达到39%。


关于做好2023年度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

各区卫生健康委,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控中心:

根据《关于推进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卫基层〔2022〕10号),结合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现就做好2023年度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在“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基础上,稳步扩大签约覆盖,强化签约服务内涵,增加服务供给,落实签约居民健康管理,持续提升签约居民服务感受。基于现有签约覆盖,实施分层分类目标管理,2023年各区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提升1-4个百分点,全市达到39%。

二、工作内容

(一)扩大签约覆盖

1.落实重点人群应签尽签。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长护险评估、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推进重点人群签约服务。持续做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红、黄、绿”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巩固提升老年人签约覆盖。

2.推进签约服务与社区医养结合融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属地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基础上,优化家庭医生团队与养老机构对接联系机制,实现签约服务在养老机构全覆盖。

3.推进功能社区签约覆盖。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各区以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商务楼宇、校园等功能社区为签约对象,分层分类提供针对性健康服务,稳步扩大在职人群、在校学生签约覆盖。

4.促进以家庭为单元签约。协同街镇、居(村)委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等资源,以现有签约居民为基础,支持家庭医生与居民以家庭为单元签订服务协议,促进形成签约服务家庭联动效应,推进全人群签约覆盖。

(二)强化服务内涵

1.加强签约居民健康管理。结合社区健康管理中心试点建设,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以人为核心”基于业务条线服务产出,整合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体检等服务,按年度为签约居民开展健康评估和反馈,实施针对性健康指导与干预。基于签约居民健康评估情况,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厘清签约居民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健康危险因素、主要疾病谱等要素,为实施社区诊断提供依据。

2.密切与签约居民联系。家庭医生团队应根据签约居民健康状况,依托手机APP、语音电话、互联网等工具,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每季度至少主动联系1次签约居民,提高对65岁及以上签约重点人群的随访频次,对红色标识人群至少每月联系1次,对黄色标识人群至少每2月联系1次。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筛查评估、监测随访、家庭病床预约、指导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有条件的也可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

3.做好签约居民转诊对接服务继续实施市级医院门诊号源按照“两个50%”原则向家庭医生开放,并对预留号源动态跟踪、按需调整。各区域性医疗中心预留10%的专家号源,通过医联体优先分配给对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各区应统筹区域性医疗中心与医联体内医疗资源,对经社区转诊至上级医院的签约居民,予以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家庭医生可开具并优先预约上级医院适宜检查、检验项目,探索预约相关科室住院床位。

(三)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完善市级“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功能。鼓励各区基于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随访、健康管理、报告查询等服务。家庭医生团队应根据签约居民健康状况,在签约居民知情同意基础上,提供签约关系变更、健康咨询、预约号源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

(四)充实团队力量

加强全专结合、中西结合,鼓励上级医院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诊所等社会办医疗机构、学校卫生室签订协议,将诊疗、康复、护理、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专业人员纳入家庭医生团队,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建立家庭医生助理制度,引导社工、志愿者、居(村)委计生干部、长护险评估员和护理员等纳入团队,不断充实团队力量。

三、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签约服务质控。依托市、区、社区三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控网络,以“有效签约、有效服务、有效健康管理”等为重点,开展签约服务质控。年内,重点加强对签约服务覆盖、社区能力提升、信息化随访、健康评估等工作监测、评价与质控。

二是夯实信息化技术支撑。各区应围绕签约居民基本诊疗、公共卫生等信息,优化市、区两级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交互机制,为家庭医生调阅签约居民健康信息,开展健康评估提供技术支撑。各区应推广应用签约居民信息化随访工具,为家庭医生主动联系、随访监测、健康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做到服务记录留痕,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签约居民感受。

三是强化签约服务保障措施。各区应结合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机构建设投入,充实设施设备配置,切实提升康复、护理、口腔等服务能力,不断优化团队成员结构,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推进签约服务优质高效发展。

四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做好“世界家庭医生日”、“安宁疗护日”等主题日宣传活动,采取主题活动、义诊咨询、健康科普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推广,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签约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7日

举报
相关阅读

双相母亲如何养育孤独症女儿?她坦诚写下人生的暗与光

80后全职妈妈朱矛矛花一年时间,接受了女儿确诊孤独症的残酷事实,又用一年时间写下一本双相情感障碍母亲养育孤独症女儿的真实手记《树儿:我的女儿来自星星》。

62 06-16 17:44

即便被离世的家人伤害过,还有恨, 也可以继续走下去

谈论失去父母的哀伤时,是否忽略了原生家庭中那些破碎、暴力、控制甚至背叛的情感经验?李昀鋆说,可以理清这些情绪,理清跟去世的亲人的关系,然后接纳自己

7 178 05-22 21:10

那些痛失父母的年轻人, “节哀顺变”并不是真正的安慰

李昀鋆完成了106次对中国内地丧亲者的访谈,其中44位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人成为她博士论文的研究主体。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她出版了新书《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

5 212 05-22 20:58

非正常家庭出身的日本女性,如何看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

两位“非正常家庭”成长起来的日本女性对话录《还能做家人吗?》,开启了关于家庭、亲密关系、爱与婚姻、女性成长的诸多话题。

93 05-20 11:14

当消费遇上AI|人工智能向医疗设备渗透,医疗行业的“寒武纪”要来了?

AI对医疗设备行业的颠覆,正从效率工具转变为“智能协作者”。但医疗AI的发展仍任重道远,大模型仍很难替代医生,目前在数据获取、学习能力、问题的可学习性上依旧存在挑战。

389 04-14 14:3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