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族贵金属被称作“工业维生素”,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铂族金属需求持续增长。
“2023年上海临港片区总产值约在4500亿左右,这些产业与铂族金属工业息息相关,对铂族贵金属的应用场景、科技创新都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这是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国华在2023上海铂金周期间提到的信息。
6月27~28日,2023年中国铂族金属市场峰会召开,袁国华介绍,铂族贵金属与临港产业的发展高度耦合。目前临港新片区已经形成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氢能等前沿产业集群,有些产业集群已经过千亿级。
临港新片区将铂族贵金属作为未来产业来打造,专门成立了上海临港铂族贵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临港铂族金属新型国际贸易和创新中心项目。未来将依托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新型国际贸易,利用科技推动铂族贵金属产业形成更大的产业集聚的发展优势。
除了产业和科技创新,在铂金交易市场建设方面,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余文建在会上介绍称,近年来国内铂金市场稳步发展。一方面,在汽车、石油化工、医疗电子等传统行业,以及“双碳”目标引领下的绿色能源,特别是氢能产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铂金的工业需求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更多铂金产业链企业和贵金属零售商加入拓展铂金投资市场的行列,铂金的投资需求也持续走高。
“交易市场作为服务铂金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一环,承担金融基础设施的重任,有效保证国内铂金供应的稳定顺畅和生产企业的用铂安全。” 余文建强调,早在2003年上海黄金交易所上市了铂金现货合约。从2020年起,铂金现货合约交易量连续三年创下新高,2022年达到了124.37吨(双边),创历史新高。
铂族金属的具体应用方面,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铂金独特的催化属性,可应用在在质子交换膜(PEM)技术中,提高燃料电池的氢氧电化反应效率;同时铂金用作燃油车催化转换器,帮助降低有害排放。在铂族金属市场上,中国是全球最大铂金消费与进口国,铂金消费占全球近30%。
“铂族金属将继续帮助世界解决众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全球去碳的挑战。”世界铂金投资协会(下称WPIC)首席执行官特雷弗·雷蒙德(Trevor Raymond)在会上表示,且在未来,氢能会扮演重要角色帮助世界摆脱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而铂族金属在氢经济中也会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通过水解的方式,从可再生的资源中产生氢气,从而进一步驱动燃料电池的叉车,以及燃料电池的乘用车。
铂金需求前景来看,特雷弗·雷蒙德会上分析称,铂族金属在水解制氢中的应用,将令其需求提升25%,WPIC预计中国对铂金用量的需求将会达到300~400万盎司,未来15年间达到300~400万盎司。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央企集团会将更多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更多央企的新能源业务将分拆上市,有利于能源类央企上市公司提高估值水平。
2023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达到43.5%,盈利比例仅为37.6%。进入2024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更是一度高达50.8%。
入夏以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接连两次创历史新高。对此,国家能源局表示,为保障电力供给,162项迎峰度夏电网重点工程6月底已全部投运。
新能源电源波动性和化工生产所需稳定性之间的耦合难题,是绿色氢氨项目难以落地的瓶颈所在。
6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11.1万辆,同比增长29.7%,环比增长8.2%;1-6月累计零售546.8万辆,增长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