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能避免“日本式衰退”;在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保护购房人;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担心养老|一周大V热观点

第一财经 2023-07-14 14:24:09

作者:大V有话说    责编:蔡嘉诚

✨看见Z世代 ———— 🆅 何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 现有的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固定时间强制退休制度,都会面临较大的调整。年轻一代必须按照自己这一代的生命周期为养老预做准备。 🆅 张晓萌(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本科学历职场最抗压,高学历的Z世代打工人反而最焦虑。调查显示,在18-25岁的Z世代群体中,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反而呈现出最低的心理复原力水平。 📊宏观慧眼 ———— 🆅 李迅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未来十年,中日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只要未来10年中国GDP平均增速超过3%,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仍将上升,中国不仅不会“失去十年”,而且将继续“得到十年”。 🆅 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我国政府在投资方面显然比当年的日本政府更有强势特征,政府可以主导的一些公共投资、有效投资,绝对不像有人所说的“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了”。 📈市场点金 ———— 🆅 薛洪言(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市场预期常常会落空,投资者应尊重市场一致预期,同时对未来行情保持敬畏之心,在买入价格上寻求安全边际的保护,并尽力在能力圈内行事。 ⛪️地产洞察 ———— 🆅 林采宜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 逐步降低期房销售比例,提高现房销售占比并优化预售款管理制度是控制房地产违约的可行路径。 🌐海外观察 ———— 🆅 王煜全(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 印度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增长道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印度能够轻易复制中国制造的成就。

·何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现有的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固定时间强制退休制度,都会面临较大的调整。年轻一代必须按照自己这一代的生命周期预做准备。

·李迅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未来十年,中日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只要未来10年中国GDP平均增速超过3%,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仍将上升,中国不仅不会“失去十年”,而且将继续“得到十年”。

·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我国政府在投资方面显然比当年的日本政府更有强势特征,政府可以主导的一些公共投资、有效投资,绝对不像有人所说的“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了”。

·薛洪言(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市场预期常常会落空,投资者应尊重市场一致预期,同时对未来行情保持敬畏之心,在买入价格上寻求安全边际的保护,并尽力在能力圈内行事。

·林采宜(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逐步降低期房销售比例,提高现房销售占比并优化预售款管理制度是控制房地产违约的可行路径。

·王煜全(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印度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增长道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印度能够轻易复制中国制造的成就。

【看见Z世代】

为什么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担心养老

何帆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

一旦人口预期寿命改变了,人的生命周期也得跟着改变。现有的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固定时间强制退休制度,未来都是不可持续的,都会面临较大的调整。这意味着年轻一代,必须按照自己这一代的生命周期,预做准备,未雨绸缪。

这届职场年轻人“玻璃心”吗?

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张晓萌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起对Z世代进行调研分析,发现Z世代在各职级和各工作时限的心理复原力都是最低的,而焦虑和抑郁度水平都是最高的。本科学历职场最抗压,高学历的Z世代打工人反而最焦虑。进一步对比工作价值感和意义感与韧性的关系,我们发现:认为自己工作有价值感和意义感的人,心理复原力远高于认为自己工作没有价值感和意义的人,抑郁和焦虑程度也显著低于认为自己工作没有价值感和意义的人。

青年就业,如何破局?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在谈论失业率时,我们需要对一些概念进行重新思考。

从青年就业者的立场看,既然多轮多维度的调研已强调他们认同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工作的价值更依附于他们人生的丰富性、探索心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那么,可以尝试重新定义就业观念,改变对一些工作的固有成见。

可再见城市,也可归去故乡,即可脱去孔乙己的长衫,更能披上圣斗士的战甲,以更加开放、乐观、不设限的态度来进行职业选择,参与价值创造,丰富人生的色彩。

【宏观慧眼】

为什么我们不是“日本时刻”?

陈兴 财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人口集中度偏低所蕴含的需求潜力、产业结构转型还存在的现实差距以及部分主体杠杆率可供提升的空间,共同决定了我国经济有望稳定在中速增长期,日本很多泡沫期乃至于泡沫后期的经济和市场演变规律,在拿来参考时需要加以甄别。而从政策视角考虑,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减轻经济主体负担的宏观政策,对于后续我国经济的提振或许更为有效。

未来十年,中日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未来10年中国经济会否重复日本90年代的经济轨迹呢?实际上就看中国经济未来10年的潜在增长率有多高,或者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速差有多大。只要未来10年中国GDP平均增速超过3%,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仍将上升,中国不仅不会“失去十年”,而且将继续“得到十年”。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不可撼动,增加值占全球30%,出口份额遥遥领先,服务业占比不会削弱制造业强国地位,反而会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要提高服务业比重,需要扩大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畅通内循环。

中国政府杠杆率水平最低,不需过于担心,居民部门消费对GDP贡献率低,需增加居民收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成本,人口老龄化加速,需要政府更多财政支持。

中国能避免“日本式衰退”

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我国政府在投资方面显然比当年的日本政府更有强势特征,而实际上中国政府可以主导的一些公共投资、有效投资,以新基建七大重点为代表,其实可选项目俯拾皆是,绝对不像有人所说的“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了”。

下半年中国经济怎么走?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回顾上半年经济走势,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季度整体超预期表现下,二季度恢复速度有所减缓。“疫情的消退,我们不能笼统地认为经济会比过去更好,而取决于哪些领域。”

对于下半年经济发展的脉络,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下半年地方政府债、专项债等发行节奏将会再度加快,也能够在政府投资的相关领域为经济提供一定托底动力。

2、在市场上也将迎来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我们会看到在因城施策的背景下,房地产相关的政策调整还会进一步地优化,在市场自发的一些领域。

3、我们会看到关于绿色化、数字化以及传统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这三个领域都会继续给经济带来新的力量。新技术投资仍然在继续扩大,这些都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

4、在国际产业链的变化上,无论是对我们的国际、国内都将带来新的变化。对国际来讲,企业会向外走的步伐会加快,而对国内来讲,企业将能够获得一定的新机会。

【市场点金】

抗通胀传导下的投资方向

陈雳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有色金属:经济回暖和通胀升温,将有效提振有色行业的需求。从国内当前经济政策来看,稳经济必先稳地产,地产政策有望持续发力,而地产行业的回暖将支撑对铜、铝、镍等有色行业的需求。

钢铁:同有色金属类似,在7月以来国内地产政策调整利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力的背景下,将需要大量的钢材,行业需求的增长有望带来利润增长。

农产品:通货膨胀可能导致食品价格上涨,将反映到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的价格上,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可以投资农产品期货、农产品指数基金或农产品相关的股票等。

下半年市场预期也可能落空,先求不败

薛洪言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市场预期常常会落空,投资者应尊重市场一致预期,同时对未来行情保持敬畏之心,消除制败因素,在买入价格上寻求安全边际的保护,并尽力在能力圈内行事。先求不败,再求获胜;在低估值和市场预期中寻找交集;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寻找投资机会;保持对市场的关注。

【楼市洞察】

如何在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保护购房人?

林采宜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

保交楼是手段、保民生是目标、保稳定是底线。从促进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降低居民家庭的财务风险、维持社会稳定来看,不仅要全面完善我国预付款监管体系,逐步提高现房销售比例,而且要适时改革银行按揭贷款的追偿权模式。逐步降低期房销售比例,提高现房销售占比并优化预售款管理制度是控制房地产违约的可行路径。

【海外观察】

墨西哥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

秦朔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墨西哥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教育跟不上、老百姓不勤劳、产业升级没成功。中国需要拼教育、勤劳奋斗、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具体来说,需要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鼓励人们勤劳奋斗,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富士康退出印度半导体合资企业,印度难以复制中国制造的成就

王煜全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

印度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增长道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印度能够轻易复制中国制造的成就。人口众多并不直接导致经济腾飞。从跨国企业营商环境问题,到高端制造业人才培育,再到履行可信承诺等等方方面面,印度仍有众多门槛需要跨过。所以,尽管印度的增长潜力最近一段时间在国际上被看好,我还是维持原有判断:印度经济能实现持续高速发展,是极小概率事件。

【消费研究】

夜经济,还当红吗?

秦朔朋友圈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总的来说,夜市的繁荣健康发展就是给城市精细化、长效化、动态化管理设下的一张测试卷。夜经济的整体表现,普遍还是以大都市为优。根据《第一财经》在6月29日发布的“2023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全国337座城市中夜晚最具活力的前五名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

经济学上,常以灯光指数来指征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可见,当白天在忙忙碌碌中看起来千篇一律,不夜的“24小时城市”才代表着软实力和独特性。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