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中行研究院周景彤:我国不存在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

第一财经 2023-07-14 16:18:27 听新闻

作者:杜川    责编:林洁琛

充裕的资金供给并未带来企业投资活动的明显扩张,出现了所谓“高货币、低投资”的现象。

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恢复发展态势,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预期不稳,经济复苏动能有所减弱。当前,宏观政策发力提效的重点应该在哪?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调节空间、效果还有多大?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他认为,在扩大需求方面,货币政策的效果往往不及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可以通过减税补贴、扩大政府投资等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和明显。他同时提出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更多使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等建议。

第一财经:日前,有市场分析认为,中国可能会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甚至指出中国面临的挑战可能比日本30年前面临的挑战更大。你怎么看?中国会出现类似1990年代日本出现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吗?

周景彤​​​​​​:1990年代,由于楼市、股市泡沫破裂,日本经济陷入增长停滞、物价持续低迷甚至下跌的困境,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收缩,进而有了所谓的“失去的30年”或“高收入之墙”的问题。个人认为,资产负债表收缩是经济低迷或衰退导致的结果而不是相反。

当前中国的情况和30年前的日本情况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整体上是健康的,不存在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我国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杠杆率并未出现明显下降,更多表现为杠杆率上升速度放缓。今年一季度,我国居民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分别为63.3%和167%,较疫情前还分别上升了7.2和15.1个百分点。而日本在1990~2020年间居民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分别下降了5.3和34.6个百分点。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动机增强、企业投资意愿减弱,主要原因还是疫后经济恢复不及预期造成的。两者不具有可比性。

二是经济发展潜力和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我国有着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庭最终消费支出规模达9834亿美元,约为日本(2483亿美元)的4倍。我国致力构建以双循环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格局,更是对应对不确定性的提前谋划。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新市民群体的壮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还将释放新的消费潜力。同时,我国具备强有力的体制优势,集中资源和力量办大事,既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能更有效地应对各种外部风险挑战。

第一财经:很多观点认为,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减弱甚至失灵,亟需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你认为,当前宏观政策发力提效的重点应该在哪?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调节空间、效果还有多大?

周景彤​​​​​​: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总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较弱,宏观经济政策应将着力点放在扩大需求尤其是内需上。在扩大需求方面,货币政策的效果往往不及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可以通过减税补贴、扩大政府投资等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和明显。事实上,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确有所减弱。今年上半年,尽管我国新增信贷规模创历史新高,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社会融资成本也降至历史低位,但充裕的资金供给并未带来企业投资活动的明显扩张,出现了所谓“高货币、低投资”的现象。当然,这并非说货币政策就失灵了,只是作用比以前小了而已。未来,货币政策依然有作用空间,尤其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可以进一步发力,包括加大对小微、涉农、绿色、科技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等。

财政政策更需加力提效,在稳增长、扩需求方面担当更重要的角色。此外,需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更大的政策合力。同时,还需要持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更新的动力。

第一财经:财政政策发力可以有哪些可能性?

周景彤​​​​​​: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继续加杠杆的空间相对较小,未来可在中央加杠杆或者准财政工具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比如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用于支持“十四五”期间的重大项目建设。因为这种政策具有重要的信号意义,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再比如更多使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同时,可考虑进一步优化税费政策,如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对重点产业链领域出台更具针对性的优惠政策;适时调整个税起征点,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和人均GDP差异化上调个税起征点等。

第一财经:你认为,是否应该再推大规模刺激政策?财政支出应该投向何处?

周景彤:在经济增速放缓、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存量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大的背景下,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不小。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加杠杆刺激经济的空间相对比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财政政策已经没有发力空间。

下一步,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均需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以下三方面应该重点考虑:

第一,加强对研发、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财政支持。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大背景下,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构建产业链竞争新优势,是我国经济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实现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前瞻性地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培育并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就显得尤为必要。

第二,推动财政支出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仍有待恢复。2023年一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2%,仍低于疫情前水平(2015~2019年一季度均值为66%)。可继续加大对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的财政投入,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推动居民消费倾向回升。同时,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可考虑和研究由财政直接为二孩、三孩家庭发放生育津贴或育儿补贴直至年满18周岁。

第三,加大投入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这些年来,绿色低碳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不仅在节能降耗、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也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风电等都已经成为拉动许多地区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长的强大新动能。未来,需完善和优化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低碳相关领域持续发展,培育和壮大新的产业链优势和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助力经济穿越新周期。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