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14日收盘,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报25.86点,年内跌幅超28%,较1824点的历史高位跌超98%。从近期走势看,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似乎仍有下探趋势。甚至有网友直呼,指数即将归零。
两年无新股上市 成交额惨淡
香港创业板成立于1999年,截至目前,共有超330家上市公司。
截至9月14日收盘,香港创业板超310只个股股价低于1港元,占比超94%;超110只股票股价低于0.1港元,占比超三分之一;股价最低的个股为华亿金控,报0.01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创业板已有2年多没有新股上市,最近上市的是裕程物流,该股于2021年1月在创业板上市,股价报0.224港元,最新市值6720万港元。
从成交额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收盘,港股有超730只个股出现零成交,香港创业板超170只个股出现零成交。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行金融及金融科技首席分析师赵然表示,目前港股创业板(GEM)上市公司整体基本面情况不佳。仅有98家公司在2022年实现盈利,占创业板市场整体的28.82%。这使得创业板难以吸引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关注。
赵然表示,港股流动性分化较明显,交易呈现出向头部公司集中的特点。大市值公司流动性明显好于小市值公司股票和市场整体,而小市值公司流动性较为缺乏或是造成港股流动性与其他市场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香港创业板改革有望加快
此前,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推进有关创业板(GEM)的检讨。港交所会于今年内就 GEM 提出具体改革建议,并展开正式咨询。
据媒体报道,7月,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表示,港股市场如果要继续为中小企业发挥集资功能,就必须进行改革,重拾为优质企业建立初级市场板块的初衷。
中信建投认为,预计未来在相关措施的推动下,GEM对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吸引力将有望上升。若加快GEM改革、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引入做市商制度、持续扩大互联互通、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参与等措施得以实施,香港股票市场流动性有望不断改善。
2023年全球IPO活动持续放缓,2023年中国内地和香港上市新股预计357只,筹资额54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8%和46%。
投入合计3亿元、仅收回不到3000万元
截至11月14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超3000亿港元。机构认为,利好因素促进下短期有一定概率出现反弹行情,但“后劲”仍需进一步观望经济的内生增长动能。
“当下市场对于医药行业的情绪初步走出阴霾,医药行业整体行业层面的利空初步出清,尽管在将来不排除一些个别政策、个别事件的扰动,但是,医药行业向上的趋势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