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3%;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同比下降14.3%、23.3%。
8月剔除留抵退税影响后公共财政收入降幅较上月扩大,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速均持续下滑。经济疲弱、新一批减税降费政策陆续推出,均对财政收入形成拖累。税收收入分税种来看呈现以下特征:1)企业所得税降幅扩大是拖累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四季度有望边际好转。2)地产行业相关税种边际改善,积极地产政策密集出台或将支撑后续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速持续改善。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的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速小幅下降。4)个人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速降幅收窄、但仍同比负增。5)出口环节税收同比降幅收窄,与8月出口金额同比降幅收窄相匹配。6)车辆购置税连续7个月边际回暖。
8月在财政支出进度有所加快,与收入端减税降费形成合力,推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特别是:1)8月公共财政投向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也高于上月,财政对“稳就业”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同时也有8月洪涝天气使得财政直接拨款增加的影响。2)传统基建相关分项合计累计同比降幅收窄,一般公共财政对传统基建的支持力度边际回暖。
1-8月公共财政收支进度差有所收窄,后续财政支出仍有较大加速空间。今年1-8月公共财政收入完成进度快于疫情影响下的2022年,但相比历史年份仍然偏慢;公共财政支出完成进度为疫情以来最高的年份,但仍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以使用赤字/(预算赤字+调入资金)衡量的赤字使用率,今年1-8月为33.9%,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47.6%,后续加速赤字使用有较大空间。
8月土地出让收入增速下滑对政府性基金收支的拖累在加重。综合两本账来看,1 -8月我国广义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4.35%,连续4个月下降;广义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4.03%,降幅较上月有所收窄,是5月以来首次看到边际好转。1-8月广义财政收、支累计增速差为8.4%,较上月略降,广义财政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
往后看,预计财政政策将在推升中国经济持续回升中扮演“挑大梁”的作用。预计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基本完成压力不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完成度或较去年略有好转,支出预算完成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政府性基金收、支压力仍大,叠加推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后续增量财政政策有出台必要性、迫切性。政策行相关准财政工具或为后续增量财政主要发力领域。
(钟正生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财政政策是经济运行当中重要的经济政策,在各国经济调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对债务观点有一定分歧,对财政政策在未来经济中所起作用观点不同,财政乘数可以一定程度上量化财政政策的作用。在财政乘数的讨论中,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财政政策乘数的测算结果也不同,部分学者认为财政乘数在1-2之间,也有学者认为财政乘数小于1。 而IS-LM模型推导得到的不含挤出效应的财政乘数公式为1/(1-MPC),其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由于消费倾向一般是小于1的,因此财政乘数的理论值应该大于1。根据我国1995-2021年边际消费倾向测算,我国财政乘数理论值为2.67,文中所列学者测算值均小于该值,原因可能是中国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为了更好研究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本文试图通过多个模型测算财政乘数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 方法一:IS-LM模型测算财政乘数 我们根据四部门的IS-LM模型测算中国1995-2022年的财政支出乘数为1.67,且该数值在发达国家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但仍小于理论值2.67,说明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在《中国的“李嘉图等价”是否成立》的观点。另外,财政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效应就越大。 方法二:VAR模型测算财政乘数 我们基于VAR模型来构建包含经济周期、财政周期和货币周期的三变量模型用于测算财政乘数,时间跨度与方法一相同。为了计算财政乘数,我们需要对VAR模型做脉冲响应。我们将响应期限数设为50(年),测算结果显示,财政赤字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长期总乘数就会累计达到0.3个百分点,相当于财政乘数为1.4。与IS-LM模型测算结果略有差别。 结论: (1)中国财政支出乘数在【0-1.67】之间,这取决于M1和M2的比重。 (2)利率市场化不足造成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关系不显著,尤其是M2。 (3)M1基础上的预算平衡乘数小于1,挤出效应大约为37%。 (4)消费倾向影响经济乘数,因此提振消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我们建议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有利于提高政府支出乘数,减少挤出效应;降低居民储蓄意愿,有利于提高M1占比,提高政府支出乘数;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利率成为决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7897亿元,同比增长3.9%。
美国财政部公布2023年8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就在惠誉下调美国AAA主权信用评级的8月,中国8月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减少了164亿美元,为连续第五个月减仓,总持仓规模降至8054亿美元,为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作为美国最大海外债主的日本,则连续三个月增持。
内需不足仍是当前经济恢复的主要掣肘。真实利率过高对全社会信用扩张形成拖累,市场自发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