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通报了债券代持、倒量交易等违规行为,并给予相关机构通报批评、警告、暂停业务权限等处分。在金融市场业务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亟待丰富风险管理工具箱,将风险管控深入具体业务场景,提升金融市场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一、金融市场业务监管趋严
2021年初至今,证监会与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公开的异常交易处罚共计数十笔,主要可分为拉抬打压价格、内幕交易、不公平交易及利害关系人账户参与投资四类。其中内幕交易处罚最多,约占异常交易案例总数的66%;其次为拉抬打压价格,约占26%;不公平交易案例约占4%;利用利害关系人账户参与投资案例约占4%。
为应对交易违规行为,强化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对于金融市场业务操作、交易行为的管控要求不断细化,从工作机制、管理方法等方面对参与机构提出了更高的管控要求。监管规则出台节奏加快,行业监管持续规范完善,交易行为监管备受重视。
有鉴于此,参与金融市场业务的相关机构,纷纷在现有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上,完善针对交易管理与监控的管理框架、手段、流程、乃至搭建系统平台,从而强化业务风险管控能力。
二、深入业务场景打造金融市场业务风控体系
1、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控一般分成三大类:
一是风险计量,主要包括:金融工具估值、风险指标计量以及资本计量;
二是风险控制,主要通过风险偏好、限额管理、监测预警等手段对投资组合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各项业务在既定的风险偏好下有序进行;
三是交易控制或产品控制,通过交易事前风控、异常行为监控、交易员画像、归因分析等将风险管控融入业务,提高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传统的市场风险管理对交易控制关注度通常较低,随着金融市场业务监管趋严趋紧,我国金融机构亟待完善交易控制体系,重塑金融市场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完善的金融市场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
一是确立顶层架构,明确各项管理任务的职责分工与协调机制;
二是明确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通过制度发文明确管理要求和管控方针,覆盖全流程管理要素;
三是细化管控手段与管理工具,明确各项管理规则和参数选取方法,制定可落地的管理标准;
四是强化数据和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方式,实现全流程管控要点系统落地,支持高频的监控预警和审批处理。
三、毕马威的服务
面向金融市场业务的前中后台,毕马威提供一站式服务,客户范围包括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与农商行、理财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金控集团等各类型金融机构。
特别针对近期交易事件中暴露出的交易监控缺位问题,毕马威已积累数十种交易监控模型,并开发了自动化平台工具,以支持重点风险的识别和处置。
从交易业务风险整体管控的角度,毕马威针对常见的交易风险点,例如“乌龙指”、倒量交易、债券代持、利用内部管理缺陷的违规交易操作等,建立了分场景的全流程管控方案,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提升业务及风险管理能力。
【本文作者】
周涵 毕马威中国 金融风险管理咨询服务总监
尽管面临全球不确定性和外部冲击,中国的金融体系保持稳健,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运行平稳。
这是中国金融体系在跨境金融领域迈出的随需而变、与时俱进的重要一步。
对于美国现政府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耶伦表示,关税政策非常混乱,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局面让美国家庭和企业对未来不确定性感到无所适从,几乎无法做出任何规划。
修订稿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要求证券公司确保承受的风险与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提升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