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4时,国内将迎来新一轮国内成品油调价周期。
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调价的主要依据是十个工作日国际原油价格加权平均价跟上一周期国际原油价格加权平均价对比得出的变化率。
据大宗商品资讯机构卓创资讯测算,截至11月3日收盘,即本调价周期的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负2.86%,预计国内汽、柴油下调120元/吨。
距离调价窗口还有一个工作日,按照目前的幅度计算,预计明天92号汽油和0号柴油的跌幅在0.1元/升左右。如果下调预期得以兑现,明晚将是2023年10月以来的连续第3次油价下调。
“目前距离调价仅剩1个工作日,预计本轮成品油零售价下调预期或难以扭转。” 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王珊认为。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本计价周期以来,国际原油从高位连续回落,油价均值环比下跌较大。
“一方面,随着中东局势的扰动逐渐消退,市场对油市供应中断的担忧阶段性证伪,油价逐步回吐地缘风险溢价;另外一方面,欧佩克产量出现增加,主要以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为主,供应端较前期宽松,且需求开始弱化,基本面支撑不足。”卓创资讯分析称。
“近期,中东地缘局势的不确定性左右油价走向。此外,投资者对能源需求前景的担忧和美国原油库存增加也一度利空油市。”王珊分析称。
原油库存方面,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27日当周,包括战略储备在内的美国原油库存总量较一周前增加77.3万桶至7.73167亿桶,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量较一周前增加77.4万桶至4.21893亿桶。
需求方面,根据金融机构摩根大通的数据,许多亚洲国家,包括泰国、日本和韩国的石油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原油进口总量也在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已经历“十涨八跌三搁浅”。涨跌互抵后,年内汽油零售价累计上涨900元/吨,柴油零售价累计上涨865元/吨。
机构称,后市地缘局势整体趋于缓和、全球石油需求下滑的同时欧佩克+维持增产立场,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下调概率较大。
自4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降低480元和465元。
①花旗随华尔街同行看淡美股 美股趋势逆转 高估值承压;②高盛、瑞银、小摩齐发报告看涨 黄金:避险需求与货币属性共振;③高盛一季度股票交易收入创纪录 但投行收入同比下降8.1%。
自4月2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上涨230元和220元。
油气和新能源分部以及天然气销售分部效益突出,带动公司整体利润上升,其中天然气销售分部更是贡献了公司内部最高经营利润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