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学者首次登上AHA怀特讲座 泛血管领域研究成国际新热点

第一财经 2023-11-13 17:28:36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陈姗姗

泛血管领域的研究正在成为国际学界追逐的热点。科学家们想了解各种复杂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如何影响人体整个血管网络。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2日,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期间的保罗·达德利·怀特国际讲座(PaulDudley White Lecture)迎来史上首位中国讲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受邀发表了关于泛血管领域研究进展的演讲。

泛血管领域的研究正在成为国际学界追逐的热点。科学家们想了解各种复杂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如何影响人体整个血管网络。

“由于血管疾病相互交织,冠状动脉疾病(CAD)、外周动脉疾病(PAD)和脑血管疾病存在同时发生的可能性,这强化了综合泛血管的研究方法来管理这些疾病的必要性。”葛均波在演讲中指出。

他援引《2022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和疾病报告》的数据称,脑血管疾病影响着约1700万人,这会导致中风;冠心病影响了约2000万人,导致心绞痛和心脏病发作;而最常见的是下肢动脉疾病,影响着超过4530万人,可能导致截肢等严重并发症。这些数据强调了血管健康在国家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

过去长期的研究表明,炎症、LDL胆固醇水平和血糖是影响泛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血脂、血糖对于泛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学界的广泛共识。

葛均波团队的早期研究发现,血管应激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此外,斑块的稳定性等其他不明因素也可能有助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他还强调,包括炎症、血栓和代谢等途径在内的残余风险也会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反复发生,但这些影响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未被识别或解决。

过去研究报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幸存者面临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管事件复发的较高风险。为此,葛均波团队研究了引起梗塞的非肇事血管加速事件进展的潜在机制。团队的一项即将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EHJ)的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较快的患者中,血液单核细胞中的脾酪氨酸激酶(SYK)和赖氨酸甲基转移酶5A(KMT5A)显著升高。葛均波表示,这种现象已经在动物模型中重现,并可触发单核细胞的“免疫训练”,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近年来,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兴疗法正在成为改善泛血管健康的新措施。例如,针对残余的代谢风险,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降糖药以及和SGLT2抑制剂等已被发现对泛血管疾病患者具有额外的心血管益处。

葛均波指出,在泛血管疾病的管理中,传统的知识已经无法预测疾病的全部后果。未来,包括患者特征、临床表现、生物标志物组学、影像组学等信息的整合将会成为趋势。“把这些个体信息整合到一个综合平台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个体化的泛血管指数,从而应对这些挑战。”他表示。

过去四年,中国已着手建立100多个泛血管中心,并通过建立本地数据集和云数据集来收集这些泛血管中心的数据,这将支持临床管理和研究,将泛血管医学转化为临床实践。葛均波表示,期待未来这些泛血管中心将会有更多数据可以分享给全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