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30年全球恐升温2.9摄氏度!联合国呼吁比《巴黎协定》更强硬减排措施

第一财经 2023-11-21 15:15:58 听新闻

作者:冯迪凡    责编:盛媛

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须下降28%至42%,才能达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变暖气温控制在1.5~2摄氏度的目标。

到2030年,全球恐将面临升温2.5~2.9摄氏度的情景,而即便是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的可能性仅为14%。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召开倒计时10天之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其年度重磅报告——《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打破纪录——气温创下新高,世界未能达到减排目标》(下称“报告”)。报告名称本身就说明了当前的减排和温控重任。

报告显示,各国必须采取比目前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更强硬的减排措施,且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须下降28%至42%,才能达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2摄氏度的目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承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并根据1.5摄氏度升温目标设定明确的时间框架。他还呼吁尚未作出承诺的国家宣布其对绿色气候基金和新的损失和损害基金的捐款。

里夫金办公室中国/亚洲主任、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吴昌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温控目标达成需有产业支持。全球新能源产业在近三年中蓬勃发展,为减排开辟新的路径,比如在光伏零碳技术等方面,目前其成本下降和能效转换的提升,都为技术的落地提供了更多机会,减排涉及国家自主贡献承诺、企业、投资界和消费者个人的行动,共同推动能源转型。

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

须比《巴黎协定》承诺更进一步

报告显示,在2021年到2022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2%,创下5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纪录。

而截至今年10月初,总共有86天的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以上。9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月份,在此期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8摄氏度。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诺生 (Inger Andersen)在内罗毕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要回到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的轨道上来,就必须将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28%;要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内,则需要减少42%的碳排放量。

报告认为,如果一切有条件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和净零承诺全部兑现,就有可能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然而,目前人们认为,净零排放承诺并不可靠:没有任何一个二十国(G20)国家的减排速度与其净零排放目标一致。即便是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的可能性仅为14%。

报告显示,截至9月25日,又有9个国家提交了新的或更新后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目前总计149个国家有自主贡献方案。报告认为,如果所有新的和更新后的无条件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得到全面落实,到2030年就有可能每年减少约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约为2022年排放量的9%。

然而,除非2030年的排放水平进一步降低,否则就不可能建立最低成本途径。在这十年中,加大减排力度是避免升温显著超出1.5摄氏度的唯一途径。

全球盘点

10天之后,COP28将在迪拜开幕。值得注意的是,该会议将对《巴黎协定》的执行情况进行首次全球盘点,旨在为2025年《巴黎协定》的下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提供信息,为加快行动铺平道路。

吴昌华常年参加COP。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COP28之所以重要,关键一点在于“全球盘点”,这是《巴黎协定》中所做出的规定,即要求195个缔约方每五年更新一次国家自主贡献,由此看到各国在减少排放等方面是否会提高雄心等,不过地缘政治等多方因素会影响到此次全球盘点中各主要国家的态度,总体上不排除呈现一种“高开低走”的局面。

报告提出,在下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中,全球气候雄心必须使2035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与控温在2.0摄氏度和1.5摄氏度的途径保持一致。在最乐观的情况下,所有有条件的国家自主贡献和净零承诺都能实现,气温升幅可以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报告呼吁所有国家推进整个经济体系的低碳发展转型,并重点关注能源转型。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开采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加上规划的煤矿和油田,其排放量会达到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所需碳预算的3.5倍以上,几乎等同于将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所需的全部碳预算。

同时,高收入、高排放国家——将需要采取更具雄心、更为迅速的行动,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由于中低收入国家已经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以低排放增长来满足发展需求是这些国家的当务之急,例如调整能源需求模式、优先发展清洁能源供应链。

报告显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际金融援助必须大幅增加,同时通过筹资机制调整新的公共和私有资本来源的结构,其中包括债务融资、长期优惠金融、担保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