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财经年度历史图书 | 揭开秦汉文明背后的白骨森森

第一财经 2023-12-28 13:18:42 听新闻

作者:彭晓玲 ▪ 罗敏 ▪ 西芒 ▪ 佟鑫    责编:李刚

在历史类别的评选中,我们将光圈放至全球史、国别史、专门史和个人史。

美国艺术史专家李安敦,在《秦汉工匠》中记述了一个让他念念不忘的时刻:研究一只古陶罐时,他在内壁发现了一枚陶工的拇指纹。他把大拇指放在这枚细小的指纹上,突然有一种闯入了制作者私密世界的不安。这件器物“不再只是一件物品,它是工匠(可能是女性)全心投入的作品,这位工匠曾经用与我同样的方式将它捧在手上”。

李安敦要处理的课题很棘手:零散稀少的史料、跨学科的方法和创新的解释框架。但当他将大拇指放在久远的指纹上时,他仿佛与遥远的过去产生了某种“内在联系”。这促动李安敦在研究之路上继续前行。而我们作为读者,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了那些工匠的生活,再去看博物馆里的展品,也会生出不一样的感动。

渺远长河中即将湮没的片羽,被他抓住了,从此将改变我们对当下经历的感知。这就是历史写作和历史阅读的魅力,是穿透在《秦汉工匠》和《中文打字机》《龙与狮的对话》……这些作品里的魅力。

在历史类别的评选中,我们将光圈放至全球史、国别史、专门史和个人史。数年前由“甲骨文”系列引发的历史阅读热,延续至今日,越来越多原创作品表现出精进的研究能力、开阔的视野与悲悯的情怀,《抵达》《大变局》等即是其中的佳作。就内容而言,关注中国,特别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作品,今年格外耀眼,《中文打字机》《龙与狮的对话》与《人海之间》我们权衡再三,实在难以割舍其中的任何一部。

历史是一个古老的类别,但它的写法一直在创新。没有新的学科方法的运用,《秦汉工匠》很难集腋成裘,《中文打字机》看起来也会萧索很多。而在资料的获取和利用方面,《奥本海默传》可谓极尽所能,两位作者用了25年的时间,阅读成千上万份记录,采访几乎所有知情人,才写就这一部史传绝唱。

“了解这些活生生的人以及他们所处的复杂社会、商业和技术网络,将有助于你我赋予物质性的遗产以人性。”李安敦这样说。这一过程在阅读中一再重现,在无数细节、话语和观念构建的网络中,我们的此时,此地,所思,所想,有了历史的坐标。


第一财经2023年度历史图书

《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

包刚升 著

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 2023年7月版

“人类政治从何而来?”“人类政治在哪里?”“人类政治向何处去?”这是政治领域的关键三问,包刚升从演化论的视角,给出了新的阐释。他将人类几千年历史中出现的不同政体与政治模式视为一个个“政治物种”,从政体分化与演化的维度讨论君主政体、封建政体、立宪政体、民主政体的差异与转换,以及人类不同群体在塑造有效国家与有效约束国家上的一系列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时空中迥然不同的政治模式。

包刚升希望通过雅俗共赏的行文,让读者对政治有更多了解和思考。他认为,政治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关乎政治权力在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分配和分享,与每个人密切关联,涉及一个社会成员应该在一种什么样的秩序当中生活,应该构建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秩序,以及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公共生活。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杨斌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 2023年9月版

长久以来,古代中国被视为大陆帝国,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杨斌展示了历史的另一面:古代中国同时也是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1.8万公里海岸线、两千年海洋交流史。

杨斌在《人海之间》里用了“海洋亚洲”这个学术界少有人用的概念,将打量中国古代历史的角度重新放到古代中国扬帆深海的最远处——印度洋世界,通过一手文献资料和出水文物,讲述了陆上帝国之外,作为海洋中国被忽视的一段对外贸易与交流史。

杨斌认为,与充满奴隶贸易、殖民掠夺等惨剧的大西洋海洋史相比,古代中国出入的印度洋区域更像熟人社会,印度洋海洋史中的血腥味相对比较少。通过研究海洋亚洲,可以认识到中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秦汉工匠》

[美]李安敦 著 林稚晖 译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3年7月版

在充斥帝王将相的历代官修史书中,低贱的工匠自然是被忽视的人群,但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是在兵马俑身上不起眼的位置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在空心砖中留下有力的手掌印,或者在陶器边缘刻下“大赦”的希冀。这些充满人性的历史细节打动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教授李安敦(Anthony J. Barbieri-Low),他要让沉默的器物说话。

通过李安敦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工匠有男有女,有平民、奴隶、刑徒,也可以揣摩出他们的分工和工作状况,同时,他也揭开了秦汉文明背后白骨森森的一面。

与以往仅仅侧重于工匠手艺本身的研究不同,李安敦特别强调一个观点:秦汉工匠是“秦汉创世纪”的重要角色。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美]墨磊宁 著 张朋亮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1月版

自19世纪40年代电报技术出现以来,没有字母的中文,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遭遇重重阻碍。一个个工程师、语言学家、企业家、使用者,他们对于中文本质的探讨、对于汉字检索的摸索、对于技术路径的实验,不仅拓展了“打字机“的边界,更为现代中文语言信息架构奠定了物质基础与符号基础。

本书即聚焦于这段历史。由于对细节的扎实处理和对背景的宏观把握,《中文打字机》荣获了2018年费正清奖和2019年列文森图书奖。在下一本书中,墨磊宁将讨论计算机出现后,中文信息技术化的历史。150年间,从电报到打字机到计算机到人工智能,每当新的文字处理技术诞生,打字机的困境就会再现。在此意义上,中文打字机,是一面“清晰无比的历史透镜”。

《奥本海默传》

[美]凯·伯德、马丁·舍温 著 汪冰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8月版

因电影《奥本海默》上映及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后续影响,奥本海默2023年重归人们的视野。

身为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出身犹太富商家庭,年少成才却早早遭遇心理挫折;成为顶级物理学家后,机缘巧合被委以重任;率领团队在洛斯阿拉莫斯的荒漠城镇中成功试爆原子弹,却被战火彻底改变,后半生致力于限制核武器的发展,以至于被FBI视为间谍。奥本海默为什么走过了这样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这部传记的副标题“胜利与悲剧”可谓精准的概括。

两位作者在长达25年的写作过程中,访谈了几乎所有认识奥本海默的人,参考了成千上万份文献记录。通过原著,可以了解关于奥本海默的大量细节,在完整与丰富上远甚于观看电影。

《大变局: 晚清改革五十年》

谌旭彬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3年11月版

1860年,英法联军攻下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随即便是“火烧圆明园”的浩劫。次年,咸丰皇帝在忧惧中病死。为了应对占据北京城的英法联军,清政府被迫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与世界各国对接的专门机构,由此走上变革之路。洋务运动、百日维新、预备立宪……为了适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不断推出各种革新,为何到了辛亥年间,武昌城里还是响起了枪声,清廷统治也随之结束?

《大变局》从1861年启动洋务运动开始,写到1911年清廷灭亡,在51年间选取51桩与改革有关的事情,试图再次回应这个已被无数人探求过的历史难题。在作者看来,晚清这场改革是中国人走出两千年秦制的第一次机会,与之前历代王朝发生的改革相比,更值得重新认识和总结经验教训。

《龙与狮的对话: 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

王宏志 著

东方出版中心·时刻人文 2023年6月版

作为中英官方的第一次正式接触,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无疑影响深远。一些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知道,两国交往过程中,因为翻译的误会与操弄、外交议题的折冲等出了很多问题,但学术界对此缺乏全面研究。本书聚焦翻译在这次中英对话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通过对使团译员背景以及国书、敕谕、礼品清单、往来书信等各类文件的翻译和改写的考察,力图还原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的翻译过程。

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中,可以看到在近代史中翻译的重要性。但长久以来,外交过程中的翻译问题,却鲜有人研究,其实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跨文化的翻译史,翻译作为重要的中介,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无政府:东印度公司的崛起》

[英]威廉·达尔林普尔 著 陆大鹏 刘晓晖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23年8月版

印度,在漫长的历史中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概念,唯独不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概念。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印度国家可以说是英国的“创造”,其后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过程中才得以自我实现。

然而,在“创造”印度国家的过程中,与一般的理解不同,主导者并不是英国的王室、内阁或议会这些“统治机构”,而是东印度公司这样一家拥有王室特许状的私营贸易公司。所以本书的书名就显得无比贴切——“无政府”道出了那个重商主义时代,资本力量与国家权力之间既相互勾结又激烈斗争的历史,并且在印度这片可以充分“实验”的土地上,最终达到了种种历史力量相互作用的最奇葩的结果:一家公司取代一个帝国(莫卧儿王朝),在一两百年里成为整片大陆的真正统治者。

如作者所言:“……英国人征服了印度……这种说法掩盖了更为阴森可怖的事实。在18世纪中叶攫取印度的并非英国政府,而是一家私营公司。印度被殖民化的过程,发生在这样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的领导之下,而这家企业之所以存在,纯粹是为了给它的投资者带来收益。”作为借鉴,本书也可以给我们理解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近代史”——它同样与东印度公司密切相关——带来新的视角。

《极北之地: 西伯利亚史诗》

[瑞士]埃里克·厄斯利 著 夏昱华 许桦钰 译

译林出版社·方尖碑 2023年5月版

我曾在牛津的一家旧书店——有趣的是这家旧书店一到晚上就翻牌成了一家中餐馆——花45英镑买了本1899年出版的签名本精装书,名为《从西伯利亚到黄海》。作者是一位英国贵族冒险家,从英国出发,跨过整个欧陆到达俄罗斯,然后横穿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中国东部的黄海之滨。在那个年代,英俄两大帝国(或许再加上日趋力不从心的清帝国),正在中亚和北亚展开史称“大博弈”的帝国争霸,双方绵延数万里的“接触线”从人口稠密的北印度一直延伸到荒无人烟的东西伯利亚,成百上千富有冒险精神的青年才俊向“世界尽头”进发。《从西伯利亚到黄海》只是其中一位不太知名的年轻人的个人经历,虽然非常好看,但并不是对西伯利亚这个几乎有点抽象的地名的全景式的描述。

现在,终于有了一本厚达900页的“全史”,出自瑞士记者和教授埃里克·厄斯利之手。他曾怀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好奇心和热爱,多次亲自用脚步丈量这片广阔的神奇之地,写下这部“史诗”——从哥萨克骑兵的征服到白令探险队的考察,从皮毛贸易到石油勘探,从沙俄流放地到苏联惩戒营;追寻着商人、士兵、工人、囚犯、探险家、科考人员……的足迹,“极北之地”既展现着自然的奇观,也是对人性的终极考验。

《樱与兽:帝国中心的上野动物园》

[日]伊恩·米勒 著 张涛 译

光启书局 2023年8月版

东京的上野动物园成立于1882年,是日本第一座现代动物园。它承载了日本快速近代化、帝国崛起和陨落的历史背景,书中从明治维新写到当代日本,讲述动物园的具体功能和发挥的作用。书中介绍了大象、老虎、熊猫等动物具体如何被观看的情况,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原因(比如军用、儿童教育)对观看动物、动物展示的影响。

作者提出,上野动物园的特殊性在于,不仅是东京的著名观光景点,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从独特的角度体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剧变,也提示了如何反思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这本书属于“动物与人”系列,是通过人把动物当作观看对象来研究文化进程的一次尝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