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霖为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23年不变价GDP同比增长5.2%。与2022年相比,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偏谨慎,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减小,出口明显放缓,消费特别是服务性消费对经济修复的拉动作用显著。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全年不变价GDP增长4.1%,社零同比增长3.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生产还是好于消费。
四季度不变价GDP同比增长5.2%,高于三季度的4.9%。不过,两年平均来看,四季度增速是4%,低于三季度的4.4%。
和11月相比,12月经济修复延续不均衡的特征,生产继续好于需求(社零和出口),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明显提速,地产领域继续处在低迷区间。下面对各分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第一,生产好于需求,不过两年平均增速放缓。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于前值和市场预期的6.6%。不过去年基数较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12月为4%,低于前值的4.4%。
其中,制造业的两年平均增速为3.6%,较11月下滑了0.7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来看,汽车制造业两年平均增长6.3%,低于前值的12.5%,形成较大拖累。不过新能源车产量仍保持快速增长,12月两年平均增速较前值提高了2个百分点。
其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两年平均增长2.4%,低于上月的7.2%,生铁、粗钢、钢材产量的同比增速均有大幅下滑。行业步入传统淡季,终端需求萎靡拖累生产。水泥、玻璃的增速也仍明显偏弱,对应建筑业需求疲软特征。
另外,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的增速在四季度呈现出逐步回落的趋势,可能与需求不足,行业处在产能出清进程有关。
第二,消费增速回升,后续还有修复空间。12月消费好于上月,也好于2021和2022年同期,但还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这也意味着后续还有修复空间。
去除基数影响,12月社零两年平均增长2.7%,高于前值的1.8%。四季度平均消费倾向为74%,较三季度大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
从环比增速来看,12月环比增长0.42%,2021和2022年分别是-0.22%和-0.15%,2017至2020年则环比平均增长0.72%。
分项目来看,两年平均增速环比提高的有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汽车、通讯器材,可能是受外出游玩、年终促销等因素带动。考虑到耐用品消费与收入相关,增速的持续性有待继续观察。
增速偏低的一类是消费弹性较大的化妆品、烟酒和文化办公用品,其改善有待于收入及收入预期的提高;第二类是日用品,其消费规模基本与2020年持平,2021和2022年可能由于物资储备意愿较高消费规模也偏高;第三类是地产后周期的装修、家具、家用电器,其有待于后续房屋保交楼和地产销售企稳修复。
第三,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明显提速,对年末经济增长形成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升,12月累计同比增长3%,较前值提高0.1个百分点。单月同比增长4.1%,较前值提高1.2个百分点。
其中,增发国债和PSL落地,稳增长力度增加,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9%,较前值提高0.1个百分点,是年内首次回升,当月增速也较前值大幅提高1.9个百分点至6.8%。
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也提高了0.2个百分点至6.5%,当月增速高达8.2%。分项来看,受益于库存周期触底、政策支持以及需求回暖的驱动,上游原料、中游设备以及下游行业的投资增速普遍迎来回升。
第四,地产领域仍在低位徘徊。
地产投资降幅扩大,累计同比下滑9.6%,较11月降低0.2个百分点。当月同比下滑12.5%,当月增速在上月小幅收窄后又大幅回落,反映出房企投资信心不稳。
从整体规模来看,全年投资额11万亿元,接近于2017年(10.9万亿元)的水平。地产销售面积去年相比减少8.5%,降幅较11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全年销售面积11.17亿平方米,接近于2012年的水平(11.13亿)。
从当前的房价数据来看,1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继续下跌,分别环比下行0.4%和0.8%,其中一线城市分别环比下跌0.4%和1.1%。一线城市房价尚未企稳反映出居民购房信心极度低迷,虽然政策频出,但房屋销售景气度似乎并未迎来实质性改变。
2024年1月已过去一半,从30大中城市数据来看,地产销售情况表现一般。1月1日至16日,合计口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积月均值同比分别-11.4%、-20.6%、-6.4%、-12.6%。
地产其他领域数据也表现一般,施工和新开工面积增速在低位徘徊,房地产开发资金增速降幅扩大。房屋销售下滑、融资持续受限,地产投资增速企稳尚需时日。第五,名义增速偏低,部分行业存在以价换量的现象。
2023年名义GDP增速为4.16%,是2002年以来除疫情年份(2020)以外的最低增速,主要是受价格因素拖累。GDP平减指数全年同比下滑0.54%,PPI累计同比下滑3%。名义增速偏低不利于居民收入和企业盈利的修复。
在需求偏弱的背景下,部分行业存在以价换量的现象。内需领域,比如二手房市场挂牌量位于高位但挂牌价持续下滑,房地产市场有市无价。
出口领域,2023年下半年以来价格对出口价值的贡献持续为负。上游的铝材,中游的集成电路、下游的鞋靴、箱包、家用电器等行业均存在产品出口数量增速高于金额增速的特征。在全球经贸承压的背景下,出口企业通过压缩价格的方式来保住份额。但该举措压缩了企业利润,同时也不利于物价回升。
最后进行一个总结。
一是全年来看,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减小,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偏谨慎,出口放缓,消费特别是服务性消费对经济修复的拉动作用显著。但总体来看需求端还是偏弱,部分行业企业以价换量,使物价持续低迷。全年经济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1个百分点。
二是边际变化来看,12月经济修复延续了不均衡的特征,生产继续好于需求,地产领域继续处在低迷区间,库存周期和政策发力影响下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明显提速。2024年来看,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正常化。一是海外库存周期将由去库逐步过渡至补库,出口压力减轻。二是价格周期触底,企业盈利修复,带动名义增长修复。三是增发国债等已出台的政策效果持续释放,叠加新的可能的增量措施,经济修复力度有望增强。四是随着经济活力的恢复,居民收入和就业会逐步企稳,市场主体预期会得到改善,消费和投资的信心将继续提升,进一步巩固内需修复力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GDP同比增长5.1%,高于去年全年和去年一季度0.1个百分点。5.1%的背后,上海一季度经济呈现出“六快六稳”的特征。
经济学家们认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消费加快回暖,制造业投资与基建投资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预计MLF利率可能要月底公布,可能在1.85%~2%左右的区间。
随着制造业强生产脉冲减弱,基建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