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奥平为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首先,调降5年期LPR是经济处于关键恢复阶段,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应然选择。近期经济虽有所恢复,但仍处于较弱现实中。从经济先行指标来看,1月PMI为49.2%,虽较去年12月回升0.2%,但已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低于50%)。
《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给出的中国人民银行两大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笔者认为,因短期内价格指标处于较低水平,货币政策则需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而调降LPR与强调精准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不同,更具促进经济增长普适性价值。
其次,此次降息幅度创历史最大值,大幅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开年提振信心信号明确。2月18日,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明确了开年四大工作重心,排序首位的是提振信心,会议强调,“多做有利于提振信心和预期的事,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以务实有力的行动来提振全社会的信心”。
最后,体现2024年宏观政策“以我为主”主动作为之势。当前,外部环境仍存不确定性,因1月美国通胀水平下降幅度不及市场预期,美联储短期降息概率逐步走低,这将对我国外需回升形成一定制约。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下,内部宏观政策更需“以我为主”主动作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笔者预计,2024年宏观政策仍将加力,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加大对经济薄弱环节及形成新质生产力产业方向的“精准滴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建议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提前布局,保持充足的市场流动性,满足财政、银行、居民、企业、金融市场等各领域的资金需求。
短期货币端或以预期管理为主,保留政策余量应对关税等未来潜在的冲击。
下周一将举行重磅发布会;4月LPR报价将公布;美联储将公布经济状况褐皮书。
我国经济复苏向好的总体趋势没有变,股市平稳向好的总体趋势也没有变。这是坚定信心的基础所在。
展望后续,政策性降息仍需相机抉择,结构性降息和降准有望优先落地,LPR下调时点或后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