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奥平为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首先,调降5年期LPR是经济处于关键恢复阶段,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应然选择。近期经济虽有所恢复,但仍处于较弱现实中。从经济先行指标来看,1月PMI为49.2%,虽较去年12月回升0.2%,但已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低于50%)。
《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给出的中国人民银行两大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笔者认为,因短期内价格指标处于较低水平,货币政策则需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而调降LPR与强调精准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不同,更具促进经济增长普适性价值。
其次,此次降息幅度创历史最大值,大幅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开年提振信心信号明确。2月18日,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明确了开年四大工作重心,排序首位的是提振信心,会议强调,“多做有利于提振信心和预期的事,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以务实有力的行动来提振全社会的信心”。
最后,体现2024年宏观政策“以我为主”主动作为之势。当前,外部环境仍存不确定性,因1月美国通胀水平下降幅度不及市场预期,美联储短期降息概率逐步走低,这将对我国外需回升形成一定制约。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下,内部宏观政策更需“以我为主”主动作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笔者预计,2024年宏观政策仍将加力,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加大对经济薄弱环节及形成新质生产力产业方向的“精准滴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展望后续,政策性降息仍需相机抉择,结构性降息和降准有望优先落地,LPR下调时点或后移。
新一期LPR,已连续5个月维持不变。机构认为,二季度降息窗口有可能打开,届时会引导LPR报价跟进下调。
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均与上月持平。
结构性降息也是降息,同样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
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还有下行空间,还可研究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