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9日,盛美上海(688082.SH)发布《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这是该公司首次发布ESG专项报告。
盛美上海的这份ESG报告,阐述了该公司2023年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相关领域的管理目标、实践方法及落地绩效,这为投资人正确评估企业价值带来更加全面的视角,也有利于市场更精准度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不过从独立ESG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评分来看,盛美上海目前的ESG工作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大部分评级机构给出的评分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平,华证碳中和甚至给出了C级的总评分。截至3月6日,Wind ESG评级体系下,盛美上海获得BB级别评级,综合得分在参与排名的184家半导体产品与半导体设备企业中名列第147位。
作为我国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专用设备提供商,盛美上海如何将ESG理念融入长期经营发展,开拓契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道路?分析这份ESG“答卷”,或窥一斑而见全豹。
报告聚焦6大主题
盛美上海成立于2005年,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为全球客户提供高端半导体设备,主要产品有单晶圆及槽式湿法清洗设备、电镀设备、无应力抛光设备、立式炉管设备、前道涂胶显影设备及PECVD设备等。
该公司ESG报告主要聚焦在“合规治理”“优质产品”“多方合作”“唯才是用”“保护环境”“公益慈善”等六个主要方面。
此次发布的ESG报告,除依据上交所和国家相关标准外,还参考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GRI 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海外标准。整体来看,该公司ESG报告完整性较好,充分体现公司积极主动和利益相关者交流的意愿。
盛美上海称,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建立相关管理和治理制度;公司高度重视多方合作共进,对内重视员工多元化与员工发展,对外制定严格的采购与供应商制度,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同时公司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共创双赢。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盛美上海通过完善研发项目体系、搭建研发团队提升员工的科研创新能力。该公司亦持续加大科研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达到6.58亿元,增幅超过50%,建立中韩研究团队,共同研发用于公司产品的差异化相关技术,提升公司产品性能。
在打造绿色企业方面,盛美上海大力推行EHS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于2023年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根据《上海市2023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该公司属于上海市2023年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公司以“零危险废物排放或泄露”相关事件发生为目标,推进危险废品管理,2023年圆满达成预设目标。该公司较为重视节能技术的应用,2023年公司节能减排总投入为120万元,用水总量为105510立方米,与2022年相比,同比下降7.69%。
ESG评级表现不佳
从独立ESG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评分来看,盛美上海表现不佳。除鼎力公司治商,大部分评级机构给出的评分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平,华证碳中和甚至给出了C级的总评分。
对比同为半导体设备细分的中微公司(688012.SH)和北方华创(002371.SZ),在同花顺ESG评级体系中,评级分别达到了AA和A。
半导体设备ESG评级前三公司
资料来源:iFind,第一财经整理
作为半导体设备公司,耗能和耗水问题是绿色低碳运营绕不开的话题。
对于能源和资源管理方面,中微公司和北方华创都是ESG报告中明确给出了公司的具体措施以及可量化的措施效果。
例如,中微公司结合绿色发展目标,开展温室气体核查工作,使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屋顶光伏开展绿色能源应用,注重节能降耗,强化水资源风险管理,提升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在上海金桥生产基地,通过循环使用等措施,每月可节约新鲜水消耗500立方米。2022年实现人均新鲜水消耗量同比下降1.6%。2022年达到了4.21吨CO2e/百万元营收,较2021年下降21.7%。
北方华创则推动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通过调整风机过滤单元转速等方式,实现节能运行,每年预计可节约用电量超659000千瓦时。2022年达到了7.96 吨CO2e/百万元营收,较2021年下降15.8%。
而在盛美上海的ESG报告中,并没有对相关环境治理方面,给出明确的可量化、可对比的数据支持。也因为这是该公司披露的首份ESG报告,无法同以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很难评估公司在绿色转型升级方面成效。
研发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才体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子。在三家公司的ESG报告中都表示,公司建立起全覆盖、差异化的培训体系及人才激励管理体系。
例如,盛美上海为员工提供内外部培训、课题研究、组织和开展各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通用管理等方面的培养课程,提升员工业务能力与整体素质。同时,该公司也定期组织举办各类应急演练、安全生产知识等安全生产培训,不断提升员工健康安全生产意识、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而中微公司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公司开发了专门的在线学习平台,记录学员在线上参加的课程培训、考试竞赛、试题练习和培训交流等情况,2022年员工人均培训时长达到29.61小时,远高于同业水平。
背后有哪些短板?
细分来看,评分指标较低的部分主要集中于“环境”议题。以同花顺ESG评分为例,盛美上海在环境管理方面评分为43.65(满分100),其中资源消耗、排放处理方面的平均在30分以下,低于行业平均值约20%。
据该公司ESG报告,对于环境自行监测方案,基本监测频次是每年1-2次,自身碳管理还停留在节能降耗层面。而作为耗能、耗水较高的半导体设备生产商,对于更多使用清洁能源、推进节水降耗、推动低碳运营方面,盛美上海目前也还没有推出实质性举措。如何将环境友好的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该公司仍须继续探索。
在ESG组织构架中,盛美上海并没有在董事会层面专门设立“ESG委员会”,建立覆盖“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管理架构,同时也没有公布明确的ESG管理目标及战略规划,这就使得该公司在对ESG发展方向的引领和具体执行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或不利于打造其ESG品牌形象。
此外,在该公司ESG报告中,量化指标披露较为欠缺。对于ESG相关责任绩效,更多地采用了较为空泛的描述性语言,所展示之处缺乏数据支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在 ESG 数据整理工作上的投入力度不足,不利于评价机构在行业内进行量化比较。
首份ESG报告的披露,为盛美上海全面提升ESG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石。企业的ESG评级提升和量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绝非一蹴而就。未来提升自身碳管理、供应链碳足迹等方面的数据支持,盛美上海还需继续努力。
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协同合作,通过信息披露和实践行动推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晨光相信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造可以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企业长期价值的战略锚点。
AI及“AI+”战略成为2025年全国两会核心议题,彰显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大力扶持,并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任务。
到 2027年,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低碳、数字与时尚、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重点领域深圳A股上市公司披露率力争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