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题文章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4年3月荐书|以进促稳 齐头并进

2024-03-25 15:06:11 听新闻

责编:冯馨儿

读懂金融,洞悉趋势,2023~2024第一财经金融书籍推荐,由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特约呈现。

今年,“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 “五篇大文章”首次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货币政策工作之下。其中,绿色金融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它不仅提升了金融业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也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重要领域和亮点之一。

第一财经联合长江养老精心挑选了《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激励约束研究》《通胀,还是通缩》《万亿指数》三本书籍,理解经济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和新目标。

《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激励约束研究》

作者:王信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编辑部推荐:

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金融的支持不可或缺。通过市场化金融手段将生态环境影响的外部性内生化,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原文摘录:

绿色低碳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催生巨大的绿色投融资需求,为金融业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的研究测算,我国要实现2摄氏度目标和1.5摄氏度目标导向的深度脱碳,未来30年能源系统脱碳的投资需求在100万亿~138万亿元人民币之间,占同期累计GDP的2%~2.5%。若进一步考虑工业、交通、建筑等部门,未来30年的总投资需求将高达48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每年投资约16万亿元人民币。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前景广阔。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我国坚持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动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些都将成为国内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另一方面,我国作为绿色金融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多年来一直主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理念、政策、标准、实践的交流共享,这也为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和绿色金融“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金融机构将更便捷、更高效地参与全球绿色投融资业务,为境外有需求的国家或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或地区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作者简介:王信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

《通胀,还是通缩》

作者:渡边努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编辑部推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物价涨幅定为3%左右的目标。相对于全球高通胀的形势,这个定价尤为难得。中国有一个强大的内需市场,又有一个健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温和适度的预期目标将有效支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原文摘录:

本书是围绕当前通货膨胀的两个谜团以及日本的物价“异象”而展开的。两个谜团分别是引发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和如何应对此次通货膨胀。日本物价“异象”是指在主要国家遭受通货膨胀打击的背景下,日本出现了慢性通货紧缩与急性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增加了日本物价问题的复杂性。

在疫情暴发初期的物价下降阶段,经济学家和央行政策制定者笃信的逻辑线条是“新冠疫情= 经济萧条= 通货紧缩”,即使当2021年春季物价出现上涨苗头时,“暂时性”通货膨胀的观点仍占上风,并没有引起央行政策制定者的注意。

就在这种背景下,作者提出了疫情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观点(《周刊东洋经济》,2020年5月29日),这个观点是鉴于100年前西班牙流感带来劳动力市场紧张和实际工资上涨而提出的,事实却是新冠疫情在死亡规模、死亡人员年龄结构及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与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存在很大差异,不会因疫情伤亡而对劳动力市场供求产生重大影响,这使作者反思进而寻找更有力的其他证据;在2020年7月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组织的公开网络讨论中,IMF设计的场景是疫情导致的健康受害带来经济损失,即新冠疫情带来人员死亡,降低GDP(国内生产总值)水平。

作者认为,如果这个场景正确的话,应该是健康受害程度越大的国家,经济损失也越大。事实却证实,健康受害和经济损失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如美国百万人口中死亡1493人,日本死亡54人,美国GDP下降6.83%,日本下降5.96%,美日之间健康受害的差距有28 倍之大,而经济损失的差距却微乎其微。

作者简介:渡边努是日本知名学者,哈佛大学博士,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系,现为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

《万亿指数》

作者:罗宾·威格斯沃思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编辑部推荐:

近年来,我国指数化投资以乘风破浪的姿态迅速发展,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何驾驭指数投资这一庞大的金融怪物,我们需要提前思考与应对。

原文摘录:

指数基金是一种简单跟踪一系列金融证券的投资工具。这些指数有的很出名,比如美国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英国的富时100 指数或日本的日经指数; 也有的更加专注于细分领域或国际化市场,比如追踪发展中国家债务情况的基准指数。当专业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基金,试图挑选出表现更好的股票, 避开表现比较差的股票时,指数基金所做的,仅仅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规则,买入第一符合规则的所有股票。

拿标普500指数来举例,这个指数被认为是最能充分反映美股市场整体表现的。一只追踪标普500指数的基金,会买入指数里全部500只股票,并根据这些股票的市值大小来确定各自买入多少,比如买入苹果公司的资金就会比阿拉斯加航空集团的多。

这个方法也许看起来很奇怪,但就算是精明的华尔街专业人士,在挑选股票方面也可能表现相当糟糕。并且,考虑支付给基金管理人及其员工的费用, 他们必须大幅超越基准,投资者才能实现收支平衡。用体育界的话说,选择高费用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相当于在每场比赛开始之前都落后对手一个球。更糟糕的是,好像没有什么方法能持续找到那些有能力进两个球的人,来弥补这个差距。

作者简介:罗宾·威格斯沃思是《金融时报》的全球财经记者,专注于追踪全球重塑市场、投资业和金融业的大趋势。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