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预期问题,适应宏观经济治理面对的主要挑战的变化,应当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制度变革上,以体制机制的改革来稳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预期不稳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宏观政策的作用有限而且可能留下后遗症,需要改革和政策双轮驱动。
进入2024年,全球经济形势与政策走向都出现新的变化和趋势,国内宏观经济治理问题依然备受关注。
高培勇表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条件下,地缘政治冲突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使得人们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转弱或者处于波动状态,这很可能将成为一种常态。聚焦国内,在各方面挑战中,预期不稳越来越成为宏观经济治理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高培勇认为,相较于此前“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提法,从“老三稳”到“新三稳”,我们已经将“稳预期”放在了基础和关键的位置。
如何应对预期不稳或预期的波动问题?“绝不能简单地搬用或者移植原来我们应对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的那套老做法、老套路、老思路。”高培勇认为,宏观经济治理就如同医生开药,对症下药才是关键。过去,我们面对的大量困难挑战属于周期性问题,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不平衡引起的。当预期不稳成为主要挑战,简单搬用过往逆周期调节的办法有“药不对症”之嫌。
高培勇建议,治理预期问题需要改革和政策双轮驱动,这是当下的关键点。“宏观政策作用是有限的,搞得不好、量过大的话,还会留下后遗症,我们在过去曾经吃过这方面的亏。”他认为,现在面对新形势,宏观经济治理的关键是把握好稳预期与逆周期调节之间的异同点,强调“桥归桥、路归路”,政策的归政策、改革的归改革。
如果包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今年前4个月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9%,明显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
蓝佛安指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近年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实现良好开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以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并提出多项具体部署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
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包括五方面内容:支持就业、稳定外贸、促进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美债—美元体系的内生矛盾虽是新问题,但从逻辑上仍是“特里芬难题”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