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从央行确认,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7月5日有消息称,央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
7月1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此后市场对央行借券规模、债市影响颇为关注。国盛证券固收团队通过测算发现,29家作为一级交易商的上市银行持有剩余期限在10年以上的国债规模在2万亿附近,其中已经用于质押的10年以上国债规模约6700亿元,非质押的10年以上国债规模约1.3万亿。
国盛证券称,央行抵押品主要为国债和政金债,因此以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和政金债为主测算大致的国债和政金债质押规模,再考虑到质押率,倒推测算出用于质押的国债资产规模约4.79万亿,按照剩余期限结构,10年以上的质押国债规模约6700亿元。因此非质押的10年以上国债规模约1.3万亿。
华泰证券方面称,根据中债公布的托管数据,截至2024年5月,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为20万亿,主要为大行。粗略估计,扣除质押等需求,一级交易商可供借出的国债大概在8万亿左右。但这些国债期限一般不会太长。
4月以来,央行多次提示长债收益率风险引导预期,随着央行采取实质行动,卖债进入“实操”环节,债市热度有所下降。
5日,国债期货开盘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11%,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4%,5年期主力合约跌0.01%,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
“两重”建设聚焦发展急需、常规手段解决不了、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重点投向科技自立自强、城乡融合发展、能源资源安全等方面。
6月国债买卖操作大概率并未重启。
今年将选拔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试点城市,两批试点城市数有望扩大至35个
中国经济本身具有强有力的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宏观政策有进一步加码的能力和空间。
年初以来,资金面维持紧平衡状态,短端利率明显抬升,一季度政府债供给预计较高,3月流动性缺口约为2600亿元,资金面存在一定压力,但“两会”后资金利率有望趋于转松,央行净投放将增加,政府债供需失衡或边际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