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核心观点:
1.价格,调节市场供求的基本信号。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整体价格不断负增长。这般信号之下,工业生产乃至实际GDP却显著正向增长。GDP目标若实现无虞,逆周期政策常保有定力。如此地,宏微观感受难免呈现“温差”。寻根溯源,价格信号是否真的失灵?
2.放眼全球,日本等在进入物价负增长的初期,也曾出现过实际经济增速逆势上行的短暂“积极”情形。由于缺乏物价负增长的体验,微观主体误认为经历了市场出清过程,传统经济周期的反转能如约而至,从而在价格预测、工业生产等方面表现过于乐观的情绪。
3.与此同时,日本决策者试图帮助陷入价格困境的企业,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供给刺激而非需求扩张。最终结果事与愿违,过于激进的产业政策反而从供给端加剧了物价下行。以致于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价格低迷预期的不断固化,成为了日本经济羸弱的核心原因。
4.展望未来,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我国逆周期政策预计有所加力,尤其是考虑到二季度经济趋缓的显著惯性。从更长时间看,宏观政策目标“以价格为锚”、“以需求为纲”,并知行合一地去实现之,才是扭转微观预期的关键。国际经验多有印证。
正文: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整体价格不断负增长。这般信号之下,工业生产乃至实际GDP却显著正向增长。如此地,宏微观感受难免呈现“温差”。寻根溯源,价格信号是否真的失灵?
一、价格失灵了吗?
放眼全球来看,日本等在进入物价负增长的初期,也曾出现过实际经济增速逆势上行的短暂“积极”情形。
图1.价格向下,经济向上?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价格为GDP平减指数。中国2021、2023年GDP为复合增速。
由于缺乏物价负增长的体验,日本微观主体误认为经历了市场出清过程,传统经济周期的反转能如约而至,从而表现出过于乐观的情绪。生产者或仍积极生产,“以量补价” 扩大市场份额,以期当周期重启时占得先机。面对降价的商品,消费者初期自然也愿增加购买。短期经济呈现“量升价跌”的局面。
图2.被低估的价格下行压力
来源:WIND,“远见杯”调查,IMF,日本内阁府,笔者测算
注:价格取CPI和PPI均值。
与此同时,日本决策者试图帮助陷入价格困境的企业,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供给刺激而非需求扩张。最终结果事与愿违,过于激进的产业政策反而从供给端加剧了物价下行。以致于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价格低迷预期的不断固化,成为了日本经济羸弱的核心原因。
图3.供给端发力:帮助价格企稳?
来源:WIND,日本内阁府,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笔者测算
注:GDP为年均值。
二、价格终将不会失灵
年内来看,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我国逆周期政策预计有所加力,尤其是考虑到二季度经济趋缓的显著惯性。
从更长时间看,价格是果,更是因。若要真正摆脱价格负增长,宏观政策目标“以价格为锚”、“以需求为纲”,并知行合一地去实现之,才是扭转微观预期的关键。国际经验多有印证。
图4.越早明确价格目标越好
来源:WIND,日本央行,笔者测算
风险提示:预期非线性变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尽管上半年广义财政收入略有下滑,但广义财政支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8.9%,明显高于2024年全年的2.7%。
会议指出,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以旧换新类商品对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我国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又经受了世纪疫情、贸易霸凌等冲击,在这么大的基数上,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