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监会、国资委与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的推动下,各项政策文件陆续出台,ESG热度不断攀升。国内已有北京、上海和苏州三个城市将ESG信息披露(ESG报告)和ESG评级的提升作为工作重点。上海明确提出,到2026年,涉外业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要实现全覆盖;北京则设定了到2027年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达到70%和ESG评级提升的目标;苏州更是率先通过资金奖励的方式,激励园区企业提升信息披露和评级水平。这意味着ESG在企业中的落地与执行工作已经提上了日程。一些央企国企已经着手进行ESG管理体系的研究,旨在将ESG切实地融入各项业务中去;上市公司则更关注ESG信息披露,尤其是ESG披露报告的编写与发布工作。
这样的ESG热潮也引发了很多非议,诸如评价ESG是不切实际的智商税,助长了漂绿行为等。实际上,ESG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关键要看企业是否将ESG工作切实地落地。ESG在企业中的落地与执行工作是关系到ESG是否能够健康与快速发展的关键,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两大核心问题。
一是企业决策者与执行者对ESG的认知问题。企业对ESG的认知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认为ESG完全与自己无关;第二个阶段,由于相关强制要求,只求满足要求和达标;第三个阶段,开始主动探索和尝试ESG相关工作;第四个阶段,有组织、有体系、有方法论、科学地进行ESG工作;第五个阶段,将ESG融入日常经营与主营业务中。
我国的企业大部分还停留在第一和第二个阶段,中小企业不涉及披露义务和出海出口要求的基本不关注ESG,而上市公司和有出海出口需求的公司,当前也只是以完成“规定动作”为目标,甚至抱着“六十分及格,绝对不多考一分”的态度。对企业来说,ESG工作是需要有投入的,因此以最低成本先满足强制要求的苟且心理成为了主流,这也是最近交易所评价2023年披露报告质量不高,甚至达标率都不高的原因。
大部分央企和国企则处于第三个阶段,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之下,越来越多国央企哪怕没有披露义务也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推动ESG工作。少数的大型、行业领军的企业(如:华润集团、宝武钢铁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等)已经进入了第四个阶段,研究ESG管理体系的搭建、修改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入ESG相关内容,甚至以及开始触及第五个阶段,超前地设立研究课题研究ESG与自身业务的融合之路。
提高企业对ESG的认知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不能仅通过强制命令,需要让企业真正认识到ESG的远期价值与近期价值,尤其是近期价值。更多的鼓励政策和补贴、绿色金融的创新、ESG数据要素经济价值的发挥等,都是可以为企业带来短期利益的方法。此外,ESG万万不能只停留在企业的战略层面,需要通过管理培训和工作坊等形式,让执行层深刻地了解ESG才能将ESG的落地工作做好。
二是ESG信息披露,尤其是数据收集与实质性议题的选择问题。ESG信息披露工作是一个持续性地、真实地披露企业ESG相关风险的工作,并不是高调宣传企业做了哪些“好人好事”。大型集团在ESG数据的收集上存在链条长、数据经过多层传递与审核出现“走型”的问题,而中小型企业则面临ESG数据没有系统的留存,造成数据流失的问题。ESG数据收集难和数据不准确的问题,都直接导致实质性议题选择偏差甚至漏披露的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使用信息化或数智化的系统是最好的方法。早在2021年1月,国家能源集团首个ESG信息系统就正式上线开始运行,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公司ESG履责能力。信息化的系统通过“填报、审核、管理”的管控模式,确保数据信息准确;将ESG数据信息化和标准化,将ESG监管要求及评级标准嵌入日常管理;智能化的系统还可以进行实时监督与优化管理。
最后,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今天,国家却反复提及ESG和高质量发展?事实上这是一个延续性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快速增长了20多年,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经济“基础差”“底子弱”,增速就会显得尤为快,那时候的企业就如同饥饿的人不断地拼命吃喝,迅速长肉,却忽略了饮食健康,留下了隐患。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变缓,企业前期“暴饮暴食”的隐患也开始暴露,各种“疾病”频发。如果是人的身体出现这些问题,大家都知道应该要加强锻炼和健康饮食;对应到企业发展上,提倡产业转型就是要改变原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ESG就是“健康食谱”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因此,ESG实际上是与所有企业的未来发展都息息相关的,企业必须经历这个“痛苦”的阶段,才能够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地发展。
(作者系清华大学硕士、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ESG专委会专家组专家)
上交所表示,后续将在中国证监会统筹下,根据市场需要加快推进其他重要议题具体指南的制定,逐步实现对《指引》重点内容的全覆盖。
践行ESG理念不仅是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软实力”,也是推动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硬准则”,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任务举措。
“非常贴近‘实战’,直面上市公司ESG披露实践的普遍痛点。”
民营企业成为上海对外投资的中流砥柱,其对外投资占全市总额的九成。
人福医药及控股股东当代科技于10月22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控股股东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