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十年的新起点上,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带动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19日发布《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立足破解区域协同发展突出问题,着眼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目标,明确了“市场环境、法治建设、开放贸易、政务服务、公共服务、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建设”等六方面重点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表示,《行动方案》是京津冀加快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加快实施《行动方案》,能够为京津冀由重点领域协同向规则协同并重转变提供重要指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营商环境新动力。
明确三年发展目标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持续升级。
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郭兰峰日前表示,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下阶段,将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向规则协同并重转变。深化市场一体化改革,加快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障碍。
《行动方案》以切实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为导向,以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围绕经营主体生存发展所需的高频事项,深化跨区域协同合作,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对国内外要素资源的吸引力。
《行动方案》明确,经过三年时间,京津冀区域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障碍有效破除,贸易投资和政务服务更加便利,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经营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
吴小雁表示,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夯基垒台、落子布局,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推动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行动方案》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目标要求,既充分尊重三地发展阶段不同、营商环境水平有异的现实基础,又突出强调发挥三地比较优势、对标高标准规则体系,以规则协同引领发展新阶段。
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在持续规范市场环境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优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协作,提升跨区域创新协同能力。推进三地企业开办、变更、注销规则和流程统一,提升跨区域登记注册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清理取消对企业跨区域经营、迁移设置的不合理条件和缺乏法律法规依据要求企业在特定区域注册的规定。
吴小雁表示,这些举措,从统一标准流程、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推动形成三地竞争有序、治理完善的市场环境。如围绕公平竞争审查,明确提出落实区域协作机制,并通过交叉互查、检查结果互认、联合交流培训和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等,确保实现三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
法治环境建设方面,《行动方案》将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贯穿始终,以良好法治环境为区域内各类经营主体保驾护航,是各类经营主体专心发展、放心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这一重点,明确了协同推进企业合法权益保护、规范统一监管执法标准、提高三地司法协同质效等方面具体措施。
在制度先行上,提出强化涉企法律服务供给,探索联合发布统一的监管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建立区域内统一规范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三地政府承诺合法性审查制度,建立政府及时支付中小企业账款和失信补偿、赔偿与追究制度等。在机制保障上,突出三地协同联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如建立京津冀经营主体维权投诉协同处理机制、重点领域监管执法会商和响应机制、三地法院常态化执行联动机制等。
激活协同发展新效能
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始终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一“牛鼻子”,吴小雁分析,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实现了北京优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京津冀协同发展持久不断的动力来自对优质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来自区域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为要素自由顺畅流动创造良好条件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行动方案》提出了保障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也专门明确了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建设任务。《行动方案》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升雄安新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激活协同发展新效能。
以科技与人才要素流动为支撑、以产业链合作为纽带是三地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关键。《行动方案》明确了要素流动和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围绕科技要素,提出建立完善三地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在梳理盘活存量专利的基础上加快转化和产业化,建设共性技术平台等。围绕人才要素,重点是为人才流动提供良好条件,包括加强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协作等消除流动障碍的措施等。
着眼优化雄安新区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实落地,《行动方案》为雄安新区量身定做相关措施。比如,在用地政策上,提出产业项目用地可灵活选择不同方式,形成具有雄安新区特色的土地供应模式;审批事项上,突出更多关联事项集成办理、并联审批等。在金融领域,鼓励企业利用内外两个市场融资,支持雄安新区企业上市挂牌等;在海关建设方面,通过智能监管、智慧通关为贸易便利化打下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认为,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示范区,未来还需加大政策支持和优质产业的引入力度,以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同时,北京和通州副中心作为区域发展的双核动力,必须进一步强化其在创新、服务和产业布局中的引导功能,助力河北省的经济全面提升。通过补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等短板,京津冀地区将实现更加协调和高效的发展。
吴小燕表示,站在新起点,《行动方案》发出了京津冀协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动员令”,明晰了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施工图”。一流营商环境将成为京津冀的新符号,助力京津冀协同再上新台阶。
民营企业的闯劲、干劲到了要重点呵护和着力加强的尖峰时刻。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WIPO每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的排名一直稳步上升,是全球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包括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全方位提升审批服务、全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等主要举措。
把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定市场预期,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陈吉宁表示,上海将切实加强政企沟通、深化对企服务,为中外企业在沪深耕提供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