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V榜文章中,汇集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动向的深度分析与前瞻。三中全会释放的重要改革信号,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提供了明确指引。从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解读,我们看到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和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强调。未来五年的宏观调控思路预示着治理、公平、安全和质量的四大转变。同时,中国"沉默工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示我们关注中小微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
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发深思,但通过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深化市场化改革,我们有理由对经济前景保持乐观。
二季度货币政策分析,展现了央行在多元目标下的均衡操作和逆周期调节的强化。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完善,需要从宏观到微观的多维度考量。中国经济的希望和机会,在改革关键期的精准施策和市场信心的提振中显现。
在综合了读者热度、内容专业度、视角独特度、解读深度、投资者关注度等多个维度后,我们评选出2024年7月一财号V榜单的优质文章,一起来看看是否有你关注的热点话题。(点击文章标题或大V姓名可阅读全文)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两个领域被放在“突出位置”。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相比,“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成为独立板块,表述内容较多。我们认为,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这两点是新增的重大论断,前者说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更加重视,后者体现出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此外,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在内容上有五个特点,即“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我们认为,这也是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按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未来五年宏观调控思路可能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更加注重“治理”;二是更加注重“公平”;三是更加注重“安全”;四是更加注重“质量”。
但要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人均GDP需达到3万-4万美元,这是单纯依靠实际经济增速提升难以达到的,还必须依托于价格和汇率的抬升。考虑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趋势减少、资本投入趋于放缓,完成GDP中长期增长目标尤需借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突围,则是人民币走向长期升值的根基。
中国供应链,下一步在哪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出海就是新机遇之一。走出去,帮他们在地建链,输入我们的能力。而在中国制造的能力构成中,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承担配套的中小微企业。
中国小工厂是“沉默的大多数”,面对订单客户的谈判权力较弱,在价格、账期、付款方式等方面备受压制;此外也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环境相对简陋、提升员工素质的方法比较单一等诸多问题。400万家中国小工厂,需要我们关注的、温暖的目光。
许多海内外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我国未来的潜在增长率明显下降。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将抵消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数量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考虑在内的人力资本在未来10年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加速增长。这将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奠定更坚实的人才基础。只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就能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激发大家的创新活力,从而促进经济回归到6%以上的健康可持续的增长轨道。
2024年7月15日-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会议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等方面的重要改革措施,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释放了一系列重要和积极的改革信号。会议强调,到2029年新中国成立八十周年时,要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决定》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改革深入推进的纲领性文件。
2024年美国经济可能先扬后抑,短期来看,美国居民消费依然旺盛,企业逐步进入补库周期,支撑经济增长。但财政政策减速,贸易逆差扩大,经济增速会出现一定下滑。消费信贷增速已经逐步见底,需求可能出现反弹。制造业正在为库存周期积蓄能量,美国政府推进制造业回流、投资加速,美国经济增速可能维持在高位。
但实际上2024年上半年,美国经济边际降温、复苏偏乏力,未能达到之前乐观的预想。不过总体来说,美国经济向着软着陆的方向运行,并不排除未来经济复苏加强的可能。
刘磊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秘书长
2024年二季度央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并强化逆周期调节,以服务实体经济并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总体来看,“弱现实”导致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多元,在国内经济压力不减、美联储降息周期未至、银行息差压力增加等现实前采取了相对均衡的操作,并积极引导预期、释放政策信号,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引导。向后看,货币框架转型或将持续加深,但实体内需不足仍是经济的核心问题,居民存贷差趋于增长,企业存款定期化严重。货币政策应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且与财政深度配合,助力实体经济稳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