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旗下基因泰克的Tecentriq Hybreza皮下注射免疫疗法,日前正式获得FDA批准,成为美国首个获批的PD-(L)1抑制剂皮下注射疗法。相比于传统静脉注射,此次获批的皮下注射疗法耗时仅需7分钟,在患者依从性上有了巨大提升。
PD-(L)1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重要抗肿瘤靶点之一,在抑制肿瘤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广谱效果。但在较长时间的探索之后,PD-(L)1单抗在肿瘤治疗方面的边界已被基本探明,对新市场的发掘越来越难以获得突破。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差异化优势成为PD-(L)1单抗药物研发的新课题,其中,给药方式的改进被众多药企寄予厚望。
传统PD-(L)1单抗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耗时长达2个小时以上,并且也需要占用更多医疗资源,对社会和患者都不是最佳选择。相比之下,皮下注射方式不仅大大缩短了给药时间,固定给药剂量也降低了操作难度和给药成本,使肿瘤患者在居家或社区环境下治疗成为可能,大大降低了患者和社会负担。
罗氏的Tecentriq Hybreza皮下注射免疫疗法2023年已获批在英国上市,此次获得FDA批准,标志着该款药物即将实现全球上市,未来表现值得期待,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其他创新药企对于PD-(L)1单抗皮下注射制剂的研发热情。据了解,目前BMS的O药(Opdivo)、默沙东的K药(Keytruda)的皮下注射制剂研发都已进入尾声,其中O药已向FDA提交了上市申请。
从目前在研的皮下注射制剂来看,主流技术是通过Halozyme的透明质酸酶或重组透明质酸酶剂型改进,使更大体积的药物可以进入皮下组织。不过由于单次注射药物量较大,需要在皮下留出一定空间才能完成药物输注,整个过程耗时5-10分钟左右,依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这意味着这一技术路线或许并非PD-(L)1单抗皮下注射制剂的唯一形态或最终形态,在患者依从性提升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2021年已批准一款名为恩沃利单抗的PD-L1单抗皮下注射剂上市,这是全球PD-(L)1单抗赛道首款获批上市的皮下注射剂。该款单抗药物由思路迪医药(01244.HK)开发,是一款泛瘤种适应证(MSI-H/dMMR)免疫治疗药物。
据介绍,恩沃利单抗为纳米抗体,因具有分子量小、高浓度且流动性好等特性,在皮下注射剂开发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整个注射过程仅为30秒,更类似于常规的小分子皮下注射药物。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纳米抗体药物开发周期较长,对药物稳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利用纳米抗体技术开发皮下注射剂可能不会成为PD-(L)1单抗的主流。不过这并不妨碍该款药物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凭借较好的给药体验,以及不输头部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恩沃利单抗上市以来已累计实现收入超过15亿元。
国内其他创新药企业中,恒瑞医药(600276.SH)、君实生物(688180.SH)、百济神州(688235.SH)、歌礼制药(01672.HK)等也均在PD-(L)1皮下注射药物的研发方面持续发力。其中,君实生物的JS001是目前国内首款进入III期临床的PD-1单抗皮下注射剂。
与此同时,PD-(L)1单抗的剂型“内卷”并未止步,贝达药业(300558.SZ)、红日药业(300026.SZ)、再极药业等的PD-(L)1口服制剂开发也已经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进一步提升治疗的便利性。
康方生物的依沃西持续对PD-1单抗发起头对头挑战,也关乎着免疫治疗中PD-1的大盘子能否被撬动。
2024 年,PD-1单抗拓益实现国内市场销售收入15.01亿元,同比增长约 66%。
恒瑞医药“双艾”组合闯关FDA再受挫。“双艾”疗法被市场寄予厚望,因为这关系到恒瑞医药的创新药首次在美国市场上市。
违规进行细胞治疗的行为撕开了灰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除了公立医院、生产细胞疗法产品的生物公司之外,产业链还涉及了向患者推销细胞疗法的“陪诊员”以及护工等。
3月19日,凯利泰将召开股东大会选举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届时公司控制权将会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