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又一次“港股大时代”,以史为鉴这次能走多远? | 记者观察

第一财经 2024-10-06 11:20:52 听新闻

作者:李隽    责编:黄向东

投资者要密切留意公司基本面和成交额变化。

10月4日港股成交额回落到2615亿港元,全天上涨2.82%报收22742点。内地国庆节假期,开市三天时间内恒生指数上涨了超过1500点,并且突破了重要阻力位置:2023年1月的高点22700点。

10月7日在没有内地港股通资金参与的情况下,港股将会迎来内地国庆节假期最后一个交易日。“港股大时代”再次开启,参考过去好几次的“港股大时代”的走势,这一次港股能走多远?

港股连续大幅上涨近一个月后,随着多空博弈越发激烈,市场震荡幅度将会加大,接下来投资者更需要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和成交额的变化。

过去三次“港股大时代”

过去三次“港股大时代”的行情,市场都能持续一段时间,相似点是投资者开户热潮,以及“不问价钱直接买入”,并且期待内地资金接盘。

2007年8月“港股直通车”,8月17日恒生指数从19386点上升到10月30日的31958点,其中10月3日成交额逼近2100亿港元;2015年4月公募基金可以通过港股通买港股,恒生指数从3月27日24486点上升到4月27日28588点,其中4月13日成交额2636亿港元。

最近的一次则发生在不到四年前:2021年初公募基金南下大举买入,2020年12月22日26119点上升到2021年2月17日31183点,2021年1月19日成交额突破3000亿港元。

“在还没有来得及开盘的牛市里面,你可能连吃一个泡面的时间都没有,”有内地客户经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港股也再次迎来类似2015年4月的散户投资者开户高潮,香港券商也出现了排队开户的情形。而跟当年不一样的,是10年前A股开户高潮是在2014年12月已经到来,港股开户高潮推迟了半年;而这一次港股和A股的开户高潮几乎同步进行,9月30日港股成交额突破5000亿港元,比2021年那一次突破3000亿港元有大幅度提升。

上述三次“港股大时代”行情,都是基于这些相似点:期待内地资金的南下接盘,投资者“不问价钱直接买入”,最终都是结束于内地接盘资金力度不如预期。在市场过度狂热情况下,当年内地监管机构也作出了相关举措:比如2007年暂停了港股直通车,2015年逐步降低股市的杠杆资金比例。

内地资金会不会接力扫货?

2024年9月下旬开启的又一次“港股大时代”,先是9月19日美联储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随后市场上升跟A股9月底的情况类似,都是因为内地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超预期,随后投资者都热切期待着财政政策的出台。

10月2日内地资金缺席,港股依然有4340亿港元成交并上升6.2%,当天买入的主力是海外资金;个股方面,部分基本因素不佳股价低迷三年的个股,却出现了单日翻倍的情况,甚至有一些“仙股”一天内涨了几倍,10月4日继续上涨当中也有类似情况。

有内地国庆节期间买入港股部分投资者的心态是:期待10月8日港股通重新开始交易之后,内地投资者的接盘,这也是部分个股不理性上涨的原因之一。

无论在2007年、2015年、2021年的三次港股行情中,都有大量投资者因为“便宜”的理由买入部分港股,掉入到了“更便宜”,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最便宜”的陷阱当中。

9月中以来港股急剧上涨近6000点之后,其估值不如以前那么便宜,虽然谈不上到贵的时候,但未来要继续参与港股的投资者,应当回归基本面分析,精挑细选基本面过硬的公司,才能让投资收益在长时间内更经得起考验,接下来的三季报陆续披露,也将会逐步主导港股行情走势。随着股指水涨船高,有部分投资者累积较多浮动盈利之后,可能有较多套现或者调仓动作,10月8日内地资金重新进场参与后,多空博弈将会越来越激烈,市场波动幅度将会加大。

港股成交能否再次突破5000亿港元大关,甚至走到更高水平,也是投资者的重要关注点之一,过去几次“港股大时代”转折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成交金额并未继续创新高,并不配合连续多日冲高的恒生指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多项重要措施并举,4月政治局会议深度解读

政治局会议强调了当前国际经贸形势的严峻性,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策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以内需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聚焦稳就业与稳企业,稳定市场预期,并加速实施扩内需政策以应对外部风险。

18 昨天 13:42

中国核心资产受全球追捧,香港市场融资优势凸显

未来,在香港“二次上市”的选项将为中国企业提供缓冲。

531 04-15 22:32

宋雪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三大核心目标:经济增长、就业与通胀|大V看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三大核心目标,并提出务实措施以应对通胀下行压力,同时突出“投资于人”的新循环,推动地方财政扩张,加强地产政策“保主体”,促消费成为经济工作主要抓手,财政货币政策符合预期。

27 03-07 19:46

财政部部长: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赤字安排更加给力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可以理解为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61 03-06 15:30

管涛:财政政策再升级,预算赤字率创新高至4% |大V看两会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安排,包括提高预算赤字率、增加政府债券发行、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消费以旧换新以及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措施。

44 03-05 17:2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